第五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三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原子的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在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和原子核质子的数目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铀-235有一个特性,即当一个中子轰击它的原子核时,它能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释放出约200光电子伏特的能量。
如果有一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轴-235原子核,便引起新的裂变。以此类推,这样就使裂变反应不断地持续下去,这就是裂变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核能就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
通常由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把水加热为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发电的发电厂叫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是反应堆,反应堆工作时放出的核能,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由一回路系统的冷带出,用以产生蒸气。因此,整个一回路系统被称为“核蒸气供应系统”,也称为核岛,它相当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但工艺技术复杂得多。由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也称为常规岛。
以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核蒸气供应系统(一回路系统)主要由反应堆、蒸气发生器、主泵、稳压器和冷剂管道等组成。汽轮发电机系统(二回路系统)主要要汽轮发电机组、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等组成。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它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带出核燃料放出热能,冷却剂流出反应堆后进入蒸气发生器,通过2
975根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之沸腾产生蒸气发生器,通过2
975根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气,冷却剂流经蒸气发生器,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如此循环不已,不断地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入蒸发器。凝汽器由海水循环水加以冷却。这三个回路是完全相互隔离的系统。
1.“裂变链式反应”指的是( )
A.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时所产生的裂变反应
B.一个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个铀-235的原子核所引起的新的裂变的反应
C.能连续不断地释放能量的反应
D.能持续不断进行的原子核裂变反应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站有“核蒸气供应系统”,所以蒸气由核反应堆直接产生
B.常规岛主要由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等组成
C.核岛的结构、功能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相同
D.根据秦山核电站的原理流程,蒸气由一回路直接进入二回路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的结构像太阳系,它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B.原子是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环绕其周围
D.原子是中性的,因为中子不带电
4.末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分类别、举例子
B.作比较、列数字
C.举例子、下定义
D.下定义、分类别
短文二: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
848米,堪称世界之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
000~5 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做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一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