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大纲行政能力语理解与表达方法指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
又例如: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590383
A.严格B.在行C.前瞻D.慎重
【解答】
新旧大纲对照
在2007年考试大纲中同2006年考试大纲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着明显的不同,《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考试结构》的言语理解部分明确提出“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并举了两道例题,一道为“片段”阅读,一道为“选词填空”,替换2006年的大纲此部分举的是“篇章阅读”的例子。这表明在言语理解部分具体题型的选择上已十分明确,主要考查是“片段阅读”。
而在考核要求方面的则更加具体:明确提出,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包括:
1.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2.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5.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6.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学习目标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作为一种职业能力测验,与语言学的专业测验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是前者侧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而是考查语言知识的广度,不考深度;同时,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正确迁移的能力,对语言规范运用的敏感性。在如今的信息环境中,行政机关办公人员(公务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公函、文案,而公函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还考查公务人员对语言信息的准确理解、筛癣概括、阐述、评价的能力。
此项测验被细化为言语理解与表达两部分,这两部分所考查的标准不一样,目的及反映的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言语理解实际上是我们在获得言语信息后一定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言语信息表达的单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词、短语、句子、段落、文章,因此言语理解是阶梯式的。词语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单位,各种信息无论多复杂,都借助于词来表达。所以,正确理解段落中的词语是理解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言语表达是基于言语理解之上的更高能力的体现,它包含了内在的思想组织、逻辑思维过程及外显的说话或写作的过程。当考生获得一定信息后,通过运用自己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理解,然后运用所给定的语言形式恰当地进行表达,以达到测试者预定的目的和意图。总之,测试者可以通过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来测出考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语言文字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完成工作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将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查方面。
在进行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时,考生需要长期的阅读量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单靠做阅读理解题来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阅读大量报刊杂志等,来熟悉并熟知其中所蕴涵的各个角度、观点等。考前适量做题,分析命题思路、命题特点可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对文章或片断的整体的把握能力及对应试方法的掌握和记忆。另外,通过反复分析真题,集中复习精讲题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习计划
在进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时,考生应该按照不同题型进行专项复习,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主攻某一类题型,达到短时间内强化的目的,通过反复操练掌握命题者命题思路、题型特征的目的。2000~2001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查的是片断阅读题型,之后的两年则着重测查文章阅读题型,最近2~3年的考试中一律是对片断阅读题型的考查。相对于文章阅读题型而言,片断阅读题型题干短,所给的信息均浓缩在短短的2~3句话中,且题量也由原来的20道逐渐增加到2006年的30道,可见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难度在不断增大。由于越是最新的真题其借鉴意义也就越大,而且在复习的最初阶段,考生对于这类题型的掌握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因此在复习之初,考生可以适当放慢复习速度,做到仔细分析,吃透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根据2000~2006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的特点,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可以参考如下表格进行时间安排。
时间理论练习页码
第1天知识必备、言语理解与表达25~26、
第2天片断阅读题型精讲、选词填空题型精讲、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28~35
第3天专项突破及自我评分36~47
第4天考题预测及分析48~59
学习方法
首先,需要考生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读言语理解与表达应试指南部分,该部分从命题趋势和题型剖析两个方面对所有历年真题中出现过、考查过的题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论述简明翔实,是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运用的精华浓缩。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考生可以对题型有系统全面的认识,熟悉命题者的命题特点、常考知识点,掌握对应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样就为考生后面的复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矗20968
在吃透理论精髓之后,考生就进入实战演练阶段。考生切记在做“考题预测及分析”以及“专项突破”时,都应该进入临战状态,这两部分的题目有的为送审题,有的为选自题库的题,有的为历年原题,一般都给出了模考时间,一般时间为20分钟,并且有相对应的答题卡,同实战完全一致,考生应在15分钟之内做完试题,然后用剩余的时间来填涂答题卡。
解题步骤可参考如下:
在解答文章阅读理解试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一些重要环节:
1,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文章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关键词语是指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在意义或结构上起衔接、照应的作用。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应付针对关键词语命题的试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要依赖于语感,注重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2,对片断或文章的概括理解能力
概括文章的内容,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与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作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当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书面语言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语或语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以便作出正确的理解。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这一点至关重要。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应对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在解答片断阅读试题时,要求应试者对整段短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这段话的主题。因为后面问题的设计往往与主题有关。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因为有些问题的设计与关键词有关,以此来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的准确与细致程度。具体解题技巧如下:
(1)根据题目的设问方式(肯定型还是逆向型)来确定提取信息,进行推论的标准和指向。
(2)全面理解文段的内容,对有效信息准确提取,同时排除冗余、无效的信息。这一点对于解答本部分的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全面领会了意思才能进行全面准确的归纳、概括和正确的推理。
(3)把握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弄清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每句话所发挥的作用。
(4)抓住关键的语言环节,主要是指关键词语和中心句。包括主要名词、代词和表示转折、因果、并列的关联词,表示判断、因果、主次、概括总结的语句。其中,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段中的长句往往又是经常出题的对象。
(5)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主要是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6)对于选项善用排除法,一般而言,语气过于绝对、片面的选项都不正确。
知识必备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矗能在阅读过程中依据上下语境迅速准确地领会、判定词语的含义,是高效阅读的水平标志。
科技类的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3383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也是就其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句子,当然也无法把握文意,甚至可能误解歪曲文意。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判定所给解释的正误,进而对句子含义作准确解释。
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第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旨。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既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其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