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大纲行政能力资料分析方法指导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6-10-20 14:26

2007年新大纲行政能力资料分析方法指导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

    【解答】

    新旧大纲对照

    资料分析部分将2006年所给的表格的例题,替换为“曲线图”“和柱状图”相结合的混合图,从所给题目上看,更加强调对所给材料的深入把握,题目更加具有综合性,难度也更大。

    学习目标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其测验的基本方式: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几个问题,考试中一般为5个,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最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1.文字资料分析

    文字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数据、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是资料分析测验中比较难、比较复杂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象统计图表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而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语法结构来表达现象的数量关系。

    考生在做题过程汇总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逻辑关系,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近几年的试题中,有文字资料和图表结合起来考查的新题型出现,增强了对资料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

    2.统计图资料分析

    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做题过程中需要对图形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才能得出所需的数字资料。从近几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来看,统计图试题难度逐渐加大,这就要求在分析比较图形过程中,不断提高考生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把握能力。

    3.统计表资料分析

    统计表是把统计对象及其指标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表格之内,它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特点。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看清楚试题的要求,总揽全局,然后带着题目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图表中比较分析、提取数据。由于数据较多,这类题目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以上是资料分析的三种基本形式。就题目本身而言,这一部分有其偏重点和特色。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一般不会出特别难、怪、偏的题。因为它只是一种对考生分析计算能力和比较能力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在参加考试前,必须先熟悉这类题,对资料分析的题型和一些较常用的解题技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免在考试过程中有措手不及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保证水平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答题时间,使自己有机会进行仔细的检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根据对资料分析题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类:计算类、比较类和综合类。

    计算类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文字、表格、图等资料提供的信息来计算某个具体的数据。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求平均值或总值等。这类题目相对而言难度不大,有的可以直接从资料中找到,有的即使需要计算也只是简单的计算。

    比较类题目是资料分析最主要的题目类型,包括比例问题、倍数问题、增(降)幅问题、趋势问题、比较大孝多少、快慢等问题。既可能是纵向的比较,也可能是横向的比较;既可能是同一个数据的比较,也可能是多个数据之间的比较。这类题目在难易程度上比计算类大,虽然有的也可以直接从资料中找出,但多数需要在计算的基础上方可得到答案。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综合类题目需要对资料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有时甚至需要用到资料之外的一些知识才能得到答案。这类题相对于计算类和比较类而言,难度系数更大,这是因为综合类题目所涉及的信息量更大。该类题的四个选项往往互不相关,这就需要分析整个资料,而不象计算类和比较类题目,围绕一个中心,只涉及一处或几处资料。

    综合类题目常用到这样的提问方式:“从上面的资料可以推出的结论是”,“从上述资料不能推出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根据上面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等。

    学习方法

    1.文字资料分析

    (1)完整阅读全部资料,分析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

    (2)浏览资料后面的问题,弄清解题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回到资料中去寻找答案。

    (3)答题时注意数据、单位等细节。

    2.统计图资料分析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图,注意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型结论就可以排除。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3.统计表资料分析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考生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4970096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律、速度和比例关系。

    知识必备

    1.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例如:73149

    比过去增长2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20%)=120

    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为100×(1-20%)=80

    降低到原来的20%,若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计算;“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计算;“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

    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涨了8%,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2.倍数与翻番

    (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

    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2)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

    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翻n番应为原来数的A×2n。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和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

    发展速度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5770677

    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

    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An/A09555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即:(A1/A0)?(A2/A1)=A2/A0

    (A1/A0)?(A2/A1)?(A3/A2)?……?An/A(n-1)=An/A0

    公式中: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n表示项数;

    (2)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

    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积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58417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