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惟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义的是( )。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例题】少数孩子经历了这样的应试教育,最后还能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成长为虚怀若谷、知识渊博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应试教育使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B.应试教育使孩子知识面狭窄
C.应试教育使孩子性情狭隘 D.赞扬少数孩子的卓尔不群
【例题】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
B.政策和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
C.应该用经济和法律等其他调节方法取代行政调节方法
D.政策和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
【例题】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这副对联意在强调( )。
A.现代人争名夺利,沉迷千物质 B.人们生活艰辛,幸福来之不易
C.现代人应该适当放慢生活节奏 D.人们应劳逸结合、会享受生
解析:答案为C。这是理解文意的题型。A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但并没有说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所以A排除;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做,所以B、D排除;从文中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整段文字主要是讲利与弊的辩证关系。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
解析:答案为B。这是理解文意的题型。这句话用反语的方式对应试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从“这样”“还能”“不能不说”这些文字就可以看出来。A句对应句中的“独立思考”,B句对应“知识渊博”,C句对应“虚怀若谷”,所以都可以排除。正确答案应该是D。
解析:答案为A。这是概括主旨题,即要求考生概括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从“因此”后面的结论句可以看出,该片段要谈论的是宏观经济管理中行政调节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只有A是最合适的答案。
解析:答案为D。这是理解文意的题型。对联的前半句是说为名利忙碌时,也要忙里偷闲喝杯茶,后半句说劳心劳力时也要苦中作乐喝点酒,可以看出这副对联的中心意思是要人们享受生活。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