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一)等差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
自然数数列:1,2,3,4,5,6……
偶数数列:2,4,6,8,10,12……
奇数数列:1,3,5,7,9,11,13……
例题1 :103,81,59,( ),15。
A.68 B.42 C.37 D.39
解析:答案为C。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前后项的差为22。
例题2:2,5,8,( )。
A.10 B.11 C.12 D.13
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 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3:123,456,789,( )。
A.1122 B.101112 C.11112 D.100112
解析:答案为A。这题的第一项为123,第二项为456,第三项为789,三项中相邻两项的差都是333,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未知项应该是789 333=1122。注意,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应着眼于探寻数列中各数字间的内在规律,而不能从数字表面上去找规律,比如本题从123,456,789这一排列,便选择101112,肯定不对。
例题4: 11,17,23,( ),35。
A.25 B.27 C.29 D.31
解析:答案为C。这同样是一个等差数列,前项与后项相差6。
例题5: 12,15,18,( ),24,27。
A.20 B.21 C.22 D.23
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题中相邻两数之差均为3,未知项即18 3=21,或24-3=21,由此可知第四项应该是21。
(二)等比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等比数列在数字推理测验中,也是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1: 2,1,1/2,( )。
A.0 B.1/4 C.1/8 D.-1
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比值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比值为1/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2)/2,第四项应该是1/4,即答案为B。
例题2: 2,8,32,128,( )。
A.256 B.342 C.512 D.1024
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4。
例题3: 2,-4,8,-16,( )。
A.32 B.64 C.-32 D.-64
解析:答案为C。这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前后项的比值为-2。
(三)平方数列
1、完全平方数列:
正序:1,4,9,16,25
逆序:100,81,64,49,36
2、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2,4,16,( )
解析: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256。
2)一个数的平方加减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1,2,5,26,(677) 前一个数的平方加1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677。
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
1)通过加减一个常数归成完全平方数列:0,3,8,15,24,( )
前一个数加1分别得到1,4,9,16,25,分别为1,2,3,4,5的平方,答案35
2)相隔加减,得到一个平方数列:
例:65,35,17,( ),1
A.15 B.13 C.9 D.3
解析:不难感觉到隐含一个平方数列。进一步思考发现规律是:65等于8的平方加1,35等于6的平方减1,17等于4的平方加1,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的平方减1等于3,答案是D。
例:1,4,16,49,121,( )。(2005年考题)
A.256 B.225 C.196 D.169
解析:数列为12,22,42,72,112;1,2,4,7,11前后两项的差是:1,2,3,4因而下一个数应该是162所以答案是A.256。
例:2,3,10,15,26,( )。(2005年考题)
A.29 B.32 C.35 D.37
解析:数列为12 1,22-1,32 1,42-1,52 1因而下一个数应该是62-1=35所以答案是C.35。
(四)立方数列
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类似。
例题1: 1,8,27,64,( )
解析:数列中前四项为1,2,3,4的立方,显然答案为5的立方,为125。
例题2:0,7,26,63 ,( )
解析:前四项分别为1,2,3,4的立方减1,答案为5的立方减1,为124。
例3:-2,-8,0,64,( )。(2006年考题)
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Fn=(n-3)×n3 因此最后一项因该为(5-3)×53=250 选D
例4:0,9,26,65,124,( )(2007年考题)
解析:前五项分别为1,2,3,4,5的立方加1或者减1,规律为偶数相加1,奇数相减1。即:an=n3 (-1)n。答案为239。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也出现了n次幂的形式
例5:1,32,81,64,25,( ),1。(2006年考题)
A.5 B.6 C.10 D.12
解析:逐项拆解容易发现 1,25,34,43,52,?,1。则答案已经很明显了6的1次幂,即6 选B
(五)加法数列
数列中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第三个数:Fn 2=Fn 1 Fn
例题1: 1,1,2,3,5,( )。
A8 B7 C9 D10
解析: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第二项与第三项之和等于第四项,第三项与第四项之和等于第五项,按此规律3 5=8答案为A。
例题2: 4,5,( ),14,23,37
A 6 B 7 C 8 D 9
解析:与例一相同答案为D
例题3: 22,35,56,90,( ) 99年考题
A 162 B 156 C 148 D 145
解析:22 35-1=56 35 56-1=90 56 90-1=145,答案为D
(六)减法数列
前两个数的差等于后面第三个数:Fn 2=Fn 1-Fn
例题1:6,3,3,( ),3,-3
A 0 B 1 C 2 D 3
解析:6-3=3 3-3=0 3-0=3 0-3=-3答案是A。(提醒您别忘了:“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
(七)乘法数列
1、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1:1,2,2,4,8,32,( )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
例题2:2,12,36,80,() (2007年考题)
A.100 B.125 C.150 D.175
解析:2×1 3×4 4×9 5×16 自然下一项应该为6×25=150 选C。
2、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等数列。
例题2:3/2, 2/3, 3/4,1/3,3/8 ( ) (99年海关考题)
A 1/6 B 2/9 C 4/3 D 4/9
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 3/8×?=1/16 答案是 A。
(八)除法数列
与乘法数列相类似,一般也分为如下两种形式:
1、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
2、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等。
(九)质数数列
由质数从小到大的排列:2,3,5,7,11,13,17,19…
(十)循环数列
几个数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出现的数列。
例:3,4,5,3,4,5,3,4,5,3,4
以上数列只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数列,考题中的数列是在以上数列基础之上构造而成的,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以下近几年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数列形式。
1、二级数列
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例1:2 6 1 2 20 30 ( )(2002年考题)
A.38 B.42 C.48 D.56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2:20 22 25 30 37 ( ) (2002年考题)
A.39 B.45 C.48 D.5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3:2 5 1 1 20 32 ( ) (2002年考题)
A.43 B.45 C.47 D.49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4:4 5 7 1l 19 ( ) (2002年考题)
A.27 B.31 C.35 D.4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5:3 4 7 16 ( ) (2002年考题)
A.23 B.27 C.39 D.43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3,9这显然也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6的差应该是27,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6:32 27 23 20 18 ( ) (2002年考题)
A.14 B.15 C.16 D.1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7:1, 4, 8, 13, 16, 20, ( ) (2003年考题)
A.20 B.25 C.27 D.28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8:1, 3, 7, 15, 31, ( ) (2003年考题)
A.61 B.62 C.63 D.6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4,8,16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32,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9:( ),36,19,10,5,2(2003年考题)
A.77 B.69 C.54 D.48
解析: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5,9,17这个数列中前一个数的2倍减1得后一个数,后面的数应该是17*2-1=33,因而33 36=69答案应该是 B。
例10:1,2,6,15,31,( ) (2003年考题)
A.53 B.56 C.62 D.8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4,9,16这显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2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11:1,3,18,216,( )
A.1023 B.1892 C.243 D.518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分别为:3,6,12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16的比值应该是24,所以答案应该是D:216*24=5184。
例12: -2 1 7 16 ( ) 43
A.25 B.28 C.3l D.35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分别为:3,6,9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6的差值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13:1 3 6 10 15 ( )
A.20 B.21 C.30 D.25
解析:相邻两个数的和构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答案应该是B。
例14:102,96,108,84,132,( ) (2006年考题)
A.36 B.64 C.70 D.72
解析:后面一项与前面一项的差是:-6,12,-24,48,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后一项应该是:-96,答案应该是A:132-(48*(-2))=36。
注意:在05年考试中出现了三级数列,也就是经过两次差的运算后数字才呈现出基本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15:1,10,31,70,133,( )。(2005年考题)
A. 136 B. 186 C. 226 D. 256
解析:后面一项与前面一项的差是:9,21,39,63再求一次差为:12,18,24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项应该是:30,答案应该是C:133 (63 30)=226。
例16:0,1,3,8,22,63,( )。(2005年考题)
A.163 B.174 C.185 D.196
解析:后面一项与前面一项的差是:1,2,5,14,41再求一次差为:1,3,9,27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应该是:81,答案应该是C:63 (41 81)=185。
例17:0,4,16,40,80,( )。(2007年考题)
A.160 B.128 C.136 D.140
解析:后项减前项的得数:4,12,24,40;再求一次差得到新数列:8,12,16,即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应为20,还原为:4,12,24,40;20 40=60;再次还原:0,4, 16, 40,80,80 60=140。答案为D
例18:0,2,10,30,( )。(2007年考题)
A.68 B.74 C.60 D.70
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2,8,20,再求一次差为:6,12 ,自然可以推出后一项应该为:18 答案应该是A:30+(20+18)=68。
2、双重隔项数列
两个数列相互间隔而排列成一个数列,一般来说这种题给出的数项都较多。
例1: 34 36 35 35 ( ) 34 37 ( ) (2002年考题)
A.36,33 B.33,36 C.37 34 D.34 37
解析:奇数项数列为递增:34,35,36,37偶数项数列为递减:36,35,34,33因而答案应该是:A。
例2:257,178,259,173,261,168,263( )
A.275 B.279 C.164 D.163
答案:D。
例3:1,3,3,5,7,9,13,15,( ),( )。(2005年考题)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答案:C。
3、分数数列
数列中数字都是分数形式,一般这种数列分子与分母会呈现一定的规律出现。
例1:2/3,1/2,2/5,1/3,2/7,( )(2003年考题)
A.1/4 B.1/6 C.2/11 D.2/9
解析:分母是等差数列:3,4,5,6,7分子都是2,因而答案应该是A。
例2:5/7,7/12,12/19,19/31,( ) (2003年考题)
A.31/49 B.1/39 C.31/50 D.50/31
解析:前一个数的分母使后一个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后一数的分母,因而答案应该是:C。
例3:2/5 4/9 6/13 8/17 ( )
A.10/19 B.11/21 C.9/20 D.10/21
解析:分子与分母各自成一个等差数列,答案为D。
例4:1,1/2,2/3,3/5,5/8,8/13,( )
A.13/21 B.21/13 C.25/6 D.12/30
解析:答案是:A,分母等于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分子等于前一个数的分母。
例题5:3/2, 2/3, 3/4,1/3,3/8 ( ) (99年海关考题)
A.1/6 B.2/9 C.4/3 D.4/9
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 3/8×?=1/16因而答案是 A。
例6:0, 3/2, 4, 15/2, ( )
A.35/2 B.10 C.25/2 D.12
解析:分母都是2,分子分别是:0,3,8,15因而答案应该是D、24/2。
例7:133/57,119/51,91/39,49/21,( ),7/3
A.28/12 B.21/14 C.28/9 D.31/15
解析:每个分数的值是:2 因而答案应该是A:28/12=2 。
例8:1/6,2/3,3/2,8/3,( )。(2005年考题)
A.10/3 B.25/6 C.5 D.35/6
解析:将分母都变为6之后:1/6,4/6,9/6,16/6分子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后面一项应该是25/6,答案为B。
例9: —1, , ,( )。(2005年考题)
A. B.2 C. D.
解析:答案为A。
4.多项关系数列
数列中相邻几项(一般是二项或三项)之间有简单的函数关系。
例1:0,1,1,2,4,7,13,( )。(2005年考题)
A.22 B.23 C.24 D.25
解析:相邻4项之间的关系为:第四项为前面三项的和,答案为:C:4 7 13=24。
例2:1,2,3,7,46,( )。(2005年考题)
A.2109 B.1289 C.322 D.147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 2=Fn 12-Fn答案应该是A:462-7。
例3:1,1,3,7,17,41,( )。(2005年考题)
A.89 B.99 C.5 D.35/6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 2=2Fn 1 Fn答案应该是B:41×2 7=99。
例4:1,2,2,3,4,6,( )。(2005年考题)
A.7 B.8 C.9 D.10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 2=Fn 1 Fn-1答案应该是C:6 4-1 =9。
例5:3,4,6,12,36,( )。(2005年考题)
A.8 B.72 C.108 D.216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 2=Fn 1×Fn/2答案应该是D:12×36/2=216。
例6:1,4,3,5,2,6,4,7,( )。(2005年考题)
A.1 B.2 C.3 D.4
解析:F2n=F2n-1 F2n 1答案为:C:7-4=3。
例7:2,3,13,175,( ) (2006年考题)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解析:Fn=2Fn-2 Fn-12 所以下一项为2×13+1752=30651
例8:3,7,16,107,( ) (2006年考题)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解析:Fn=Fn-2×Fn-1-5 因此最后一项应为16×107-5=1707
例9:1,3,4,1,9,( ) (2007年考题)
A.5 B.11 C.14 D.64
解析:Fn 2=(Fn 1-Fn)2 答案为:D:(9-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