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网选词填空每日练习及精解(28)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0-08-14 00:00

1、有了计划,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  );才能预见困难,及早(  )避免失误。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利  防止   B.力  防范
    C.利  防范   D.力  防止


2、简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  )的(  )情况、交流经验、揭露问题、沟通信息的事务文书。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编辑  反映B.编发  反映
  C.编辑  反应D.编发  反应


3、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  )。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职业  B.位置C.职务D.处所


4、从声学的角度看,对于绝大多数耳朵而言,批评是刺耳的音符,赞颂是动听的(  )。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音乐  B.节拍C.旋律D.乐章


5、允许媒体发言,是一种文明,(  )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处于真实的谬误,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  )这种文明,(  )祛除任何对于真实的畏惧。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旦  只有  才能 B.甚至  只有  才能 
  C.一旦  只要  就能 D.甚至  只要  就能

 

 

 

 

 

 

 

 

 

 

 

 

 

 

 

 

 

 

 

 

 

 

 

 

 

 

 

 

 

 

 

 

 

 

 

 

 

 

 

 

 

 

 

 

 

 

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阅读题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中的“才、用”均是名词,故括号处应填入一名词,显然“力”比较合适,所以排除A、C项。“防止”表示事先行动或做好准备以阻止某事的发生或可能发生(如灾难)或某事的成功(如计划);“防范”指防备,戒备。通过题干中的上下文不难发现第二个空里应该填入“防范”。

2.B【解析】“编发”在编辑的基础上有一个发布的意思,适合题干的语境,排除A、C两项。“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通过题干中的上下文不难发现第二个空里应该填入“反映”。

3.B【解析】通过阅读题干,只有B选项“位置”符合上文语境。

4.C【解析】通过阅读题干,“动听”与“旋律”搭配合适。

5.B【解析】通过阅读题干,“(  )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实的谬误,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可见前面括号中应填入一个突出“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处于真实的谬误”这句话的词,故此处填入“甚至”比较合适;后面的句子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使用“只有…才”合适。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