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涵义是什么?;3.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它是总结我国和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产物。社会主义诞生后,曾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但由于社会主义都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也遭受到严重挫折,甚至出现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情况。实践要求总结社会主义的经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当代国际形势的发展所形成的时代特征,是这一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诊断,阐明了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须抓住机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科学的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其它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两层含义,才能同“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路线划清界线。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不能抽掉其中任何一项,也不能使它们的关系错位。经济建设是核心,是主体,“两个基本点”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上基本点”才有坚实地基础和正确的方向。
“两个基本点”是确保经济建设中的两大支柱,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动力和政治保证。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把两个基本点等同起来,更不能用一个基本点取代另一个基本点。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初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对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未能全面正确地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为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奠定了科学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4)邓小平理论总结近二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总结国际经验,第一次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273119949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多年来经验的总结。(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后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行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涵义及其辨证统一关系。;3.简述运动的规律性。;4.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5.简述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物质也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事物处在暂时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运动和静止之间相互依存:没有静止,即没有事物相对稳定性阶段,事物就不可能运动、发展,运动就没有主体,因为运动存在于静止中。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也离不开运动。
B、运动和静止之间互相渗透:运动寓于静止之中,运动时也包含静止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二者互相渗透。
C、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二者之间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如果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不动论;如果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必然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因为规律是物质世界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其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史、社会史、人类社会实践,都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虽各在具体特点,但规律有着共同特点:A、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是物质运动中的一定如此的趋势、必然联系。因而规律是持久的、稳定的。B、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千差万别事物中的共性,因而它普遍存在。C、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4、(1)意识的起源: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几十亿年的历史。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人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可见,先有物质世界后有意识,意识依赖物质世界。(2)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子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子,就不可能有意识。
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反映者的意识。因此,意识依赖物质的人脑,依赖物质世界提供意识的原材料,意识依赖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3)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主体自觉能动性,即它具有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对物质世界有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它受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制约。因此,意识的作用依赖物质,统一于物质。
5、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2)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由低级运动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3)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高级运动形式是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低级运动。
6.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义: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B、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