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终极预测试卷二答案与解析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6-11-20 01:17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终极预测试卷二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1C这个数列的前两项相乘等于第三项,所以正确答案C。

  2B这个数列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前两项相乘等于第三项减1的形式,即有通项公式an×an+1=an+2-1成立。

所以正确答案B。

  3B这个数列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前两项相乘等于第三项加1的形式,即有通项公式an×an+1=nn+2+1成立。所以正确答案B。

  4C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项开始前面的所有项之积等于它的后一项,即这样的数列有通项公式an=an-1×an-2×an-3×……成立。所以正确答案C。

  5B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项开始前面的所有项之积等于它的后一项,即这样的数列有通项公式an=an-1×an-2×an-3×……成立。所以正确答案B。

  6D左上角数字与右下角数字之和等于左下角与右上角的数字之和故空处应为7+3-1=9。选D。

  7D中心盘数字为左上角与右下角之积减去左下角与右上角这和,故空缺项为4×5-(4+5)=11。选D。

  8C中心盘数字为左边两个数之和减去右边两个数字之和故空缺项为5+8-(1+2)=10,故选C。

  9B中心盘数字为左上角、左下角与右下角之和减去右上角,故空缺处答案为B。

  10A中心数字为上面两个数字之和减去下面两个数字之和,故所缺项为6+5-(2+7)=2,所以选A。

  11A由题意我们可以知道甲走了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乙走了23-15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成正比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12:(23-15)=15:14,正确答案A。

  12A由题意可得设甲完成这项工程用t1天,乙完成这项工程用t2天。所以有方程组1t1+1t2=118

  3t1+4t2=15成立。解得t2=30。正确答案A。

  13C由题意可得设甲完成这项工程用t1天,乙完成这项工程用t2天。所以有方程组5t1+6t2=1

  7t1+2t2=1成立。解得t1=8。所以正确答案C。

  14C由题意可得设甲完成这项工程用t1天,乙完成这项工程用t2天。所以有方程组3t1+4t2=13

  4t1+3t2=14。解得1t1+1t2=112。所以正确答案C。

  15D由题意可得设甲完成这项工程用t1天,乙完成这项工程用t2天。所以有方程组2t1+3t2=12

  1t1+2t2=724。解得1t1+1t2=524。所以甲、乙合作完成这批零件需要245天。正确答案D。

  16C由题意可知只要求出后来所读的33页占总页数的比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所读的33页应该占总页数的53+5-34+3=1156,总页数就为33÷1156=168。正确答案C。

  17A由题意可得,设甲先做了x天,则由题意可得x24-26-x32=1成立,解得x=18。正确答案A。

  18C由题意可得,设甲先做了x天,则由题意可得x50+42-x30=1成立,解得x=30。所以甲就完成了这项工程的35。正确答案C。

  19B由题意可得设甲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t1小时,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t2小时,所以可以列出方程组6t1+12t2=1

  8t1+6t2=1成立。解得,t1=10,t2=30,再由题中甲先做3小时后乙做,还需要30×(1-310)小时即21小时。正确答案B。

  20D由题意可得设甲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t1小时,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t2小时,所以可以列出方程组1t1+1t2=116

  20t1+8t2=34成立。解得t1=48。所以正确答案D。其中方程组中的第一个式子是由甲、乙合作4小时完成了工作的25%得来的,第二个式子是由在完成了这项工作的25%的基础上乙单独干了8小时,甲单独干了20小时得来的。

  21D设在经过t时间池内积半池水。由题意得有式子2×15+t(15-17)=12成立;解得t=134化为分钟的形式就是答案D。

  22A由题意可得设经过x小时后甲管被关闭,所以我们有式子x(112+110+115)+(6-x)(112+115)=1成立。解得x=1,所以甲经过1小时以后被关闭。也就是在上午9时。正确答案A。

  23B设甲、乙两个水管至少要开x小时,由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在这两个方程中我们取所得到的值最小的一个为本题的答案。这两个方程分别是x(112+118)+(10-x)112=1和x(112+118)+(10-x)118=1,解得前面的方程解为3,后面的方程解约为5.33,所以正确答案为B。

  24B设甲、乙、丙单独修各需t1、t2、t3天,由题意有方程组5×(1t1+1t2)=13

  2×(1t2+1t3)=16

  5×(1t1+1t3)=12成立,解得t1=24。所以正确答案B。

  25A这是一道普通的计算题,我们分别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加工零件数,然后把这三天的加工的零件加在一起就会得到这些零件数应该是占总数的95%,所以经过计算第二天加工了60个零件,第三天加工了63个零件。所以总零件数应该为(48+60+63)÷95%=180。正确答案A。

  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26.C第一套图形的规律为:每个图形均由两个大小不同而外形相同的部分组成,其中小图形为黑实体,且在大图形内部的左下角处。第二套图形中前两个图形也由两个大小不同而外形相同的部分组成,其中小图形也为黑实体,但位于大图形内部的中央。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此规律。

  27.C第一套图形中,第一、第二个图形重叠后,去掉三角形内带斜线的相同部分,得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所求图形应选C。

  28.B此题可将第一套图形的第一个图形从中间割开,分别向左右翻开去,即得第三个图形。照此规律,将第二套图形第一个图形从中间分开,分别向左右翻开去,即得出第三个图形。至于第一套图形与第二套图形中间的图形可以不管它。

  29.A第一套图形的规律在于相同图形的叠加,一个套一个,一个比一个小;再看第二套图形的前两个,第一个图形是一个大圆,第二个图形在第一个圆中又增加了一个较小的圆,那么可想而知,第三个图形必然是在里边再增加一个小圆。

  30.D第一套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为1,1×3,2×3,结果是1个、3个、6个三角形。依据此规律,那么第二套图形中问号处的图形,应为2×3个正方形,故正确答案为D。

  31.D题中圆中线条按顺序逐渐递减,故选D。

  32D题目中的大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且小三角形与之相对,故选D。

  33D题中三个图形角度依次是90°、60°、30°,因此第四个应为0°,故选D。

  34A因为题中第二、三个图形相同,那么一、四也应相同。

  35B题中长方形中的三角形是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的,因此应选B。

  36DD只可能解释“利润会降低”,但不能解释“人数会减少”。

  37C需要解释的有三个现象,在市场占有率上:昌盛上升、彩虹不变、佳音下降,只有选项C与上述现象是矛盾的,不能解释三个现象的任何一个。

  38D需要做出解释的是“在一些游客抱怨的情况下,该种现象仍在继续”,最好的理由是另外有一些顾客是满意的。而选项D说明顾客“都是只想省时间”,这实际上说明了“没有顾客是满意的”。

  39D可以根据题干知道,四个人的话中,在对象的范围和具体时间的界定上都存在问题,所以答案选D。至于选项A,没有对丁进行解释。

  40C不是直接原因,但可以是间接原因。

  41.B如果在这些作坊工作的手工艺人提供上门服务,则他们完全有可能为居住在中心地区的贵族制作珠宝,题干中考古学家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42.C题干中论述的论点是:窗户内射入的阳光可增加销售额。A项和B项都没有论及阳光与销售额的关系,所以肯定与题意不符。D项不仅不能支持以上结论,反而会削弱以上结论。

  43.D题干中的结论是: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这一错误显然不会影响该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得出该结论有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即“看电影的人明显对这些不在意”,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或不成立,也就是说,看电影的人认识到了这是个历史性错误,则题干中的结论就不能成立。四个备选项中,只有D项比较明确地否定了这一假设前提,所以D项是应选项。

  44.C该街道上的人都不会钓鱼,他们都不是钓鱼协会会员是可以肯定的。但从“所有钓鱼协会的人都戴着太阳帽”这句话,我们无法确定不是钓鱼协会会员的人是否戴着太阳帽,即他们有可能戴,也有可能不戴。

  45.B“X国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成本比Y国低10%”,由此句可判定D项是错误的,至于A项,因为未涉及到,所以无法判定。“加上关税和运输费,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Y国生产便宜”,由此句可判定,关税和运输费两者之和小于在Y国生产成本的10%,关税一项费用也就肯定小于Y国生产成本的10%,所以B项符合题意。另外,应注意排除C项,在实际贸易中,货物都是成批运输的,成批运输货物的费用要比运输单个货物的费用要低得多,所以从题干中表述是无法确定C项是正确与否的。

  46.B这是必要条件。

  47.D进出该厂的都是工人。

  48.A信贷杠杆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为国家,二是对利率进行调节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A。

  49.DD项不是因经济引起的,同时可以避免。

  50.CA选项中“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才会成功”是“证明”的宾语,整句话是单句。B项“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主语,整句话是单句。D项中“树林里”属状语,少先队员属主语,“采集”是谓语,“分头”是状语,整句话属单句。

  51.B按照定义,“回避条件作用”体现为:出现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个体出现了逃避的反应。四个项陈述的情况都符合个体出现了逃避反应这个条件,所以只要也符合第一个条件就属于回避条件反应。A项“垃圾”属于厌恶刺激,故属于回避条件作用。B项“烫”属于生理感觉,不属于情感反应,所以烫的东西不属于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故不属于回避条件作用。C项“人声嘈杂”属于不愉快情境,是让人感觉厌恶的刺激,故这种行为属于回避条件作用。D项“害怕生人”说明“陌生人”对个体是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所以也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52.C题目中可以明确行政续制执行的前提有违背义务的行为存在。C项没有,故C项符合答案。

  53.A“劳动争议”的定义有这样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进行的,第二是因为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这两个因素如果有一个不符合,就不属于劳动争议。A项的争执发生在职工与工厂之间,属于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这一争执是因工作未获保险赔偿而产生的,符合劳动权利义务问题,故属于劳动争议。B项的争议发生在两个企业之间,不符合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故不属于劳动争议。C项发生在职工与劳动部门之间,但起因是工作调动,不属于劳动权利和义务,也不属于劳动争议。选项D发生在两个职工之间,不符合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这个标准,所以也不属于劳动争议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54.C题目中明确财产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准合同行为并不“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是给付。

  55.A根据定义,“诉讼标的”有这样几个关键点:当事人争议的、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解决、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在所给的四个项中,A项是关于借款的纠纷,这是一项民事诉讼,需要人民法院予以审判解决,符合“诉讼标的”的条件,故是正确答案。B项是一项名誉受到诽谤的诉讼案件。诽谤,有的属于民法范围,有的属于刑法范围,所以单从B项的叙述本身不能判定属于民事诉讼范围,故本项不属于诉讼标的。C项原被告之间的起诉与被起诉关系并不属于需要法院审判解决的法律关系,故不属于诉讼标的。同样,D项原被告之间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也不属于需要法院审判解决的法律关系,所以也不属于诉讼标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第三部分常识判断

  56.B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57.C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58.C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