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每日练习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1-22 00:00

  【例题】圣婴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形态,每四年发生一次,每次发生大约会维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并影响全世界的气候。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总共发生了23次。1998年发生的圣婴现象规模甚大,当时给美国造成了洪水、农作物欠收等灾害,损失大约15亿美元。可是因为气候形态的改变却造成植物生长季节变长,冬天暖气燃油的使用量减少等情形,实际上,圣婴现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反而是净收益了150亿美元。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1998年的圣婴现象对美国造成的损失实际上远不止15亿美元
  B.圣婴现象是指上世纪的一种常见的影响面很广的气候灾害
  C.面对圣婴现象带来的灾害,1998年冬天美国公民主动减少暖气燃油的使用
  D.l998年的圣婴现象给美国带来了灾害,也带来了意外的积极效应


  【例题】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精神理念的载体,容易凝聚成为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财富,开发人的内在动力,产生文化效应,大幅度提高市民素质、各种文化形态随之融汇渗透、辐射四方。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物质层面的财富是城市建设可感可触的基础
  B.历史文化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视点的观念尚难为人们接受
  C.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D.历史文化遗产有益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质和塑造城市的风貌形象 

 

  【例题】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动机和意图具有独立的道德价值
  C.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例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如今生物物种消亡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目前非洲有13000头犀牛,而原先在这片大陆上,这种庞然大物的数目曾达到100万头。在非洲,河马的数量下降了95%,现在那里只有1300头河马,而在30年前,这种厚皮动物的数量达到29000头。每年至少有800头河马的牙齿和肉在非洲被交易。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要职能是关注和保护地球生物物种
  B.在过去的30年中全世界河马的数量已经下降了95%
  C.现在,厚皮动物的消亡速度要大大快于其他种类的动物
  D.人类的活动是河马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D。问题的设置来看,这同样是一道全面概括题。题干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提出圣婴现象是一种影响全球的气候;第二句话以美国为例,谈到了圣婴现象造成的损失;接下来以一个表示转折的关键词“可是”将话题引到了另一方面,即虽然圣婴现象给美国造成了损失,但是也使美国净收益了150亿美元,二、三句的意思虽然是表示转折,但是却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方面论述,即平行展开的。因此整个文段呈现“引入(圣婴现象的话题)一分析(分析圣婴现象给美国的带来的利弊)”的安排方式。题目问的是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并不是主旨,所以需要我们对题干中论述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即1998年的圣婴现象既给美国带来了灾害,也带来了意外的积极效应,正确答案是D。选项A说损失不止15亿美元,题干中显示不出来,所以不正确;选项B把圣婴现象定义为气候灾害,是文段所没有提到的,文段只是客观地说它是一种影响全球的气候,所以不正确;选项C说面对圣婴现象,美国公民主动减少暖气燃油使用,题干没有提到,所以排除。


  【解析】D。从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要求考生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的题。题干只有一句话,其中用了表示转折关系的“不是……而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历史文化遗产是精神载体,是财富,后面的一系列动词“开发、产生、提高”,都是在说历史文化精神对城市形象的改变,正是D项说的内容,D是正确答案。AB是题目中没有的,首先排除;C项的文化建设显然过于宽泛,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应该排除。

  
  【解析】C。从设问方式看,这是一道细节题,但是选项在细节上进行了处理,很具有干扰性。段首提出边
沁的观点,认为动机和意图的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第二句话进行分析,指出并肯定了动机的作用;接下来以表示转折的关键词“但”引导出另外一层意思,即动机和意图的好坏还是取决于行为结果,肯定了边沁的观点。是典型的“概述一分析”结构,正确选项为C。A选项跟题目讨论的话题无关,题目讨论的是动机与意图的好坏由何判断的问题,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B选项是题中没有的内容,排除;D说动机和意图的依据存在于主观领域,而题干明确提出,动机和意图的好坏是由行为结果来断定的,所以选项和题干所反映的意思恰好相反,属于逻辑颠倒,不能选。

  
  【解析】D。这道题虽然是全面概括题,但是选项却在细节问题上设置了许多障碍。第一句话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引入话题,即物种消亡问题;后面的文字即以犀牛和河马为例具体分析说明它们的数量在下降,是典型的“概述一分析”结构。A选项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要职能,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主要职能,是无中生有;选项B说河马在30年内数量下降了95%,看似正确,但是却忽略了地域条件,即在非洲,所以是在地域概念上扩大化,不正确;选项C说厚皮类动物的消亡速度快于其他动物,而题干中只提到了河马、犀牛这两种厚皮类动物,没有比较,属于无中生有,不正确;D提到了人类活动是河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似乎选项并没有提到人类活动,但是细心的考生看到最后一句可以发现,是人类在交易河马的牙齿和肉,所以这告诉考生,选项D是正确的。       

未完待续……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