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面试基本过程
面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没有预先计划、“自然发展”的;一是有周详程序的。
应付“自然发展”是的面试时,应试者只能尽量保持镇定及随机应变。
有周详计划的面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而我们大家要参加的公务员招考面试恰恰就是有周详计划的面试。 ”
第一阶段是热身:回答问题要简洁有礼。
第二阶段是查明背景资料: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向、工作经验等。
第三阶段是进入正题:要尽量表示对申请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这个阶段的表现对成败非常重要。
第四阶段是评论应试者是否合适:所碰到的问题会是最难应付的,这是决定性的时刻,要靠事前准备和临场的谈吐技巧。
第五阶段是讨论聘用条件:要有技巧,并预先了解行情。对公务员招考而言,这一阶段可以忽略。
面试的时间通常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一般较低职位的都在半小时间以下。应试者预先了解面试的过程,不但信心倍增,还可以避免因不知下一步对方会问哪一类问题而惶恐焦虑。
没有预先计划的面试即是“自然发展”的,主试者看应试者的反映和表现来发问,如果是由多位主试者主持,则谁都有可能询问任何事项。这种事情通常是主试者比较有经验,或该机构习惯如此;有时由人事经理或雇主亲自主持面试,也会选择这种方式。奖学金的筛选,或者规模较小的工商机构,多这样面试。碰到这种情况应试者只能随机应变。
1.热身
面试可能是主试者与应试者初次见面,所以面试的开始通常围绕一般性社交话题,问题多为友善、客套;比较随便的,目的在于打破隔膜,使应试者消除紧张等。此部分通常只有主席发言,介绍其他主试者姓名身份,然后开始发问,最普通的话题可能是:
我们单位所在的地方难不难找?(女口果此处地址在较偏远处)
你从事X X行业已经多年,必定很有经验吧?(如属转工者)
你是否不打算继续升学,开始工作?
你父亲从事什么行业?(如属刚毕业离校者)
应付这类礼貌性的问题应简洁有礼,要了解这只是主试者在正题前的应酬语,他们不可能对你乘何种交通工具来到这里面试感兴趣,故此,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要注意切忌因主试者态度友善客气而过分随便。面试的最终目的是让主试者评估你是否适合担任申请的工作,不管怎样,总不是社交集会,态度不要过分轻松,给人一种轻易夸大的感觉。要谨记:这虽然是开场白,但亦是你给主试者的第一印象。
2.查明背景资料
这阶段的问题主要围绕应试者所填报的各项资料。本书在以前章节中已详细解释简历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简历的资料引导主试者提问自己有利的问题,本节不再赘述。
明显地,如果对这阶段的问题应对得很好的话,就需要面试前的充分准备。首先要清楚记得自己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料,如果面试时所提供的资料与简历上的截然不同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对没有虚构资料的应试者来说,这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但准备一份简历的副本,面试前重温一遍是必要的工夫。这样,当问及为简历里提到的资料时,便可以随时解释或补充。
这节的问题往往是短而直接的,但倘若事前未有好好准备,便可能会变成枯燥的资料提供,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而且有不少问题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实际上不容易应付。那些踏出校门的求职人尤其特别留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下常见的问题便不容易应付:
请用三分钟时间做一自我介绍。
可否略略介绍你的家庭人员。
为什么你的数学(或语文)成绩不够理想?
你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哪些最令你难忘?
你为什么时常换职业?
你有什么工余/课余活动?
在简历表中,你提到喜欢阅读,可否介绍一两本你欣赏的书籍/杂志?
如果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话,可能会不知所措,或者提出较为幼稚的回答。比方自我介绍一条,若事前没有准备,很可能再叙述一便已列于履历表中的一些基本资料,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机会,如应对得体,可尽量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气、工余课余活动及工作经验等。
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绍,其实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面谈而设的。在此专门讲一讲三分钟的我介绍,犹如商品广告,在短短三分钟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令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即时弓[发起“购买欲”。
自我认识。以到单位应聘为例,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知道你能带给单位什么好处。当然不能空口讲白话,必须有事实加以证明。
最理想就是能够“展示”过去的成就。例如你曾为以往的单位设计网页,并得过奖项或赞扬。但当然,这些例子都必须与现在单位的业务性质有关。
职位愈高,自我认识就愈重要,应将个人的成败得失,尽录在日记中。这样,就可以时刻都清楚自己的弱点与强项。
投其所好。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预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单位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单位,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单位,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谨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单位作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铺排次序。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紧握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让他人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纪录增加印象分。
身体语言。不管内容如何精彩绝伦,若没有美丽的包装,还是不成的。所以在自我介绍当中,必须留意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声线。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介绍自己。最好事前找些朋友作练习对象,尽量令声线听来流畅自然,充满自信。
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眼神接触。这不但令听众的专心,也可表现自信。
曾有二项报告指出,日常的沟通,非语言性的占了70%。所以,若想面试成功,便应谨记注意一下你的身体语言。
3.进入正题
这节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试者雇主机构的业务范围、岗位结构、工作方针、发展方向、政策,以及对所申请职位的认识(如工作性质、内容及职业范围)等。目的在于判断这个人对该职业的兴趣及诚意。这个阶段里出现的问题,通常预先都猜得到,可以及早准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你有没有看过我们单位出版的年报?对我们去年的业绩有什么意见?
你对这行业的看法如何?
照你看,我们单位最大的劲敌是谁?
你能否简略说明我们单位的业务范围?
你认为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什么系列产品?你是否认为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仍有竞争能力?
你为什么对我们这家机构有特别兴趣?(或)你为什么希望加人我们的机构做事?
你对我们现在空缺的职位了解有多少深?
你认为什么人才适合担任这工作,他应具备那些资历及条件?
依你的看法,这职位最主要的责任是什么?
如果我们决定聘用你,你会对我们的机构有什么贡献?
这些问题如果想答好,更需要多做准备工夫,比如,预先翻阅有关申请行业、机构及职位的资料是不可少的工夫。试想想,如果被问及“你为什么加入我们单位”时,答案只是“因为你们的机构有规模,名气大……”等等之言,却未能提供进一步有关机构有关资料,一定更难令雇主相信你对他们机构有兴趣和诚意。确定应试者对机构及职位的兴趣是大多数的雇主关心的问题,如果谁在面试时这部分问题应付不当,被雇主考虑录用的可能性便会大打折扣。
4.评审应试者是否适合
这个阶段是整个面试过程中的最高潮,并具决定性的影响力。雇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判应试者是否适合:
(1)应试者的学历/资历
(2)应试者是否具备所需的技巧/知识等
(3)应试者是否有同一行业的工作经验
(4)应试者的个性能否配合工作需要
(5)应试者以往的工作表现及推荐者的评语
这个阶段问题所涉范围广、不容易预料,而不同于雇主亦因其阅历、背景不同自有一套评选的方法,挑选适合自己心意的申请人。当然,“合心意”也包括双方交谈时投契,对事情的看法有没有共鸣。求职人仍需注意所谓的“有共鸣”不等于要对雇主“唯唯诺诺”。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立场,将弄巧成拙,被主试者认为无主见或看风使舵。
这部分的问题虽然不容易猜测,但仍可将之大致归人以下几方面:
(1)应试者说明为何自己适合某职位
(2)假设性的问题
(3)一般时事性的问题
(4)兴趣与活动的问题
5.讨论聘用条件
这个问题常在初次面试时不会出现,但也有雇主喜欢预先了解应试者对这方面的期望。
所以你要见貌变色,评估自己被录用的机会究竟有多大。倘若主试者根本没有录用你的意图,而你由斤斤计较起薪点,抓住福利的问题争辩下去,是不理智的做法,但如果已经到了最后面试,雇主亦颇明显地表示很有兴趣,而你却故做清高状,口口声声说薪水多少没关系,会令人感到你缺乏诚意,或者过分天真,都会弄巧成拙。应预先了解本行的薪水状况,被问及时,最好按市场同类职位薪金提一个范围,这样比较灵活;如果对工作颇感兴趣,待遇稍低也可以接受。
或者你可以将现在职位的薪金提供给雇主作为参考,这样他便对你的期望有心理准备。
至于附加利益及福利问题,大机构已有明文规定,并无争论余地。如果你斤斤计较,只会给人一个坏印象。至于规模较小的机构,便应在应聘前多了解情况,研究一下聘约所提的福利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与同类工作现职人员相符。
第二节 面试过程基本提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开招考录用已成为主渠道。最近,笔者有幸参与了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的评委工作,总体印象比较好,不少考生思维活跃、思想成熟、思辨能力较强,担任过一定职务的同学好于其他同学,文科生好于理科生,法律专业、政治专业好于其他专业。但从面试情况看,考生的差距是明显的,笔者对此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学生在今后参与公开招考公务员时参考。
首先,闪亮的登场,不至于使你在面试时影响评委的第一印象。这应该不是个问题,然而在面试中不少考生的行为举止成了影响评委打分的不小问题。有的考生进场左顾右盼,神态不够自然;有的考生闷着头不敢面对评委;有的考生不在意点个头、鞠个躬、打个招呼等这样细小的礼节;个别考生不修边幅、穿戴打扮不够得体,这些细节或多或少影响了评委的第一印象。
因此,作为考生,首先平时在生活中注意加强自己的良好举止的培养;其次,作为学校,可开设礼仪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气质,使学生举手投足自然得体;此外,面试前要强化演练,在父母、亲属的指点下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出场时的情景。
其次,广博的知识,不至于使你在面试时被命题所难倒。“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不言而喻。面对试题,有的考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有的考生手足无措、吞吞吐吐。其缘由主要是考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太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不太关心专业以外的知识。有这么一道题,“你一旦被录用,可能拥有一定的行政职权,如何做到既干净、又干事”,让众多考生束手无策,回答的意思让人啼笑皆非,70%以上的考生不知所措,对“干净”的引申意不清楚,回答说是“办事干净利落或是清清爽爽”等等,还有一道关于对“法轮功”事件如何看法的题目也难倒了不少考生,不知道“法轮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其“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答到点子上。可想而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书本、课堂等渠道获取知识是不够的,仅就你偏爱而获取知识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多与同学老师包括父母亲属交流,以获取方方面面的知识。
再次,清晰的条理,不至于使你在面试时语无伦次。除了紧张的因素使你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条理,想到哪讲到哪。其实,在你答题前,主考官明确提示你,三分钟思考,可以列提纲,而且在你面前放着纸和笔,然而有些考生却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拿到题扫视一遍匆忙答题;有的紧盯着题目不动笔墨,苦思冥想;有的甚至看完题目放置一边,答完一题也不看下题,估摸着大概的题意进行回答。这些不认真、不仔细、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了审题不清、思路不清、答题不清。毫无疑问。仔细审题,看清题意非常关键,认真思考、列出提纲才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你所表达的意思。回答时紧紧围绕提纲,适当拓展思路,使评委不知不觉地沿着你的思路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