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试备考辅导:公务员面试思维技巧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5-06 00:00
 

所谓智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基础。智力因素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观察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能结构的储存器,想象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翅膀,思维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中枢。失掉思维能力,观察、记忆、想象、注意将无从发挥作用。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从分析现象开始,到做出新的判断终结。要做到分析周密,判断准确无误,就必须经过思考,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形成成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公务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必须强化思维系统功能,使思维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地发展,以便工作更好地开展。公务员常要写文稿,如果缺乏产生思想的能力,那就只能是老生常谈,不可能提出什么新见解。所以在面试时,也要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这种能力。

  有关研究报告对1988~2005年期间有关机关招考工作人员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测评项目的测评表、法规文件、研讨文章等进行了广泛收集,归纳出了65个面试的测评项目模型作为研究样本。统计后发现:65个模型中出现的测评项目一共有26个(对名称不同而实质相同的项目做了简单合并)。但这26个项目出现的总次数大不相同,有的在多个模型中出现,有的只在极个别模型中出现。采用“出现频率”这个概念来整理排列后,得出下列几点分析结论:

  1、面试内容有选择范围

  尽管机关招考公务员面试的测评项目模型很多,但出现的项目大致有个范围。65个模型中出现的项目共为26项。这26个项目,相当程度上包括了对机关公务员应具备素质的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面试功能的认识。

  2、常见测评项目有六个

  有些素质项目,在面试的测评项目模型中有相当高的出现频率。以50%为界,常见的测评项目有六个:

  (1)语言表达能力(109.2%);

  (2)应变能力(81.5%);情绪稳定

  (3)综合分析能力(76.9%);

  (4)组织计划能力(58.5%);

  (5)举止仪表 (52.3%);

  (6)人际协调能力(50.8%)。

  这六个常见项目可以构成一个“机关招考公务员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面试的常见测评项目模型”。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面试要对综合分析、组织计划、人际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举止仪表、情绪稳定、举止仪表等进行测评。

  这其中,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就是对人的思维能力的直接考查。考查思维,这是在设计公务员考录面试试题时,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目的是测量作为国家公务员对当前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能力、政策运用能力,思想意识自我辨析、校正能力,而这些素质对公务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面试的问题,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考察面试考生的综合思维品质:1、是否能由浅入深。面试提供的素材是简单易懂的,但每一种素材和问题都可透过现象作深刻的透视。2、是否能由小见大,虽然题目反映的是生活中的日常内容,但可以考察考生对社会背景、生活现实的总体把握认识。3、对考生所学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考查。面试材料及其问题,要能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来参照,回答这样的问题才会有深度、有亮点。4、由于确实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且对问题把握的深度和尺度不一样,考生面试就会明显地反映其个性水平。

  针对考题思维考查的特点,考生可以在考前作针对性的训练,常做思维体操。(一)概括性训练:在面试答辩中,观点是基础,是灵魂。观点有误,回答再详细也是徒劳。正确的观点是回答的起点,所以要想在面试中胜出,你必须保证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为此,就必须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政治、时事、理论的学习。对每一个面试题都应该学会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弄清回答应把握的要点,明确从几个方面来说明问题,思考时要理清思路,回答时,不含糊、不罗嗦、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做到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二) 深刻性训练:大多数面试题的回答都要求分析要辩证,思路要开阔,切忌思维绝对化、僵化,以防止片面、静止、孤立地看待问题。要学会辩证分析,由什么而追问为什么,追本溯源,从现象、局部、外在、肤浅、感性,到本质、寓意、整体、深入、深刻、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社会现象的原因分为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比如法律不健全、宏观调控落实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追求不当利益、管理监督不严、思想认识不到位、有关制度未落实、财力不足等。原因是多元的,对策也是多元的,一般说来,一个原因后面跟着一个对策。措施对策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要合情、合理、合法。 (三) 条理性训练:考生的回答要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前后衔接紧密,表述前后呼应。条理清晰,要养成明确分点、有序展开的好习惯。(四)全面性训练:有理也要有据,思想上既要有一个中心认识,也要有几个分论,且各有各的根据,或是党的方针政策,或是国家法律法规,或是名人名言,或是具体事例数据,你的观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自圆其说,才能不显得空洞,才能为考官接受。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