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火车票实名制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0-03-15 00:00

一、面试题预测

  题目:为缓解春运压力,打击倒票行为,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模板】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政策类试题,对于新出台的政策我们可以按照政策框架去答题,即:

  第一,谈个人对这项政策的肯定态度,讲解政策出台的背景。

  第二,谈实名制政策的积极意义。对于群众出行、打击倒票犯罪、优化铁路运输以及展示政府良好形象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三,对于政策实行提出个人的建议和意见。

  第四,对政策的实行做出展望。

  【参考作答】

  第一,我个人认为政府出台这项政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顺应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举措。近年来由于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运期间,便会出现乘车难、倒票犯罪猖獗,导致群众出行和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破坏,为彻底解决这些难题,政府出台这一政策,可谓顺应民心。

  第二,实名制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车票囤积、有效遏制黄牛党倒票犯罪,保证节假日期间出行的群众能够较好的享受交通服务,保证了群众的权益。同时政府重拳出击,优化铁路运输系统,有效改善百姓出行,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以群众利益为重的工作方针,使百姓更为信赖政府,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第三,但是对于政策的实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我国人口众多,铁路运输又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这就对实名制的实行提出了考验。春运期间人流量大,时间紧,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实名购票良好贯彻执行,如何能保证乘车能更加快捷方面的购票这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可以在校园密集区或者商业密集区增设实名制购票点儿,对人流量较大的路线或者区域进行提前一月订票,设立宣传台或咨询台讲解新的购票流程并及时解决群众在购票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总之,政府出台的政策是积极的,如何保证这一政策取得实效还需要政府部门及交通部门对政策实行的环节和流程进行细化,相信只要将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到位,我国春运压力会有效得到缓解,群众有家不能回的现象再不会发生。

  二、背景资料

  从铁道部获悉,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到位。为这次火车票实名制的试点,铁道部下发了一份长达29页的《程序修改和操作说明》。(2010年1月9日《扬子晚报》)

  经过多年等待,火车票实名制终于破冰。这一消息,让长期饱受“黄牛党”之害的民众欢呼雀跃。但是,任何新制度和举措在没有取得实效之前,对其作用还不能过早做出结论。笔者以为,民众奔走相告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大多数公众的心理预期。

  不能否认,火车票实名制的破冰是售票改革的巨大进步,但必须看到这一制度的执行中还将面临许多难题。火车票实名制的到来绝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撒手不管,反而可能更需要加强责任和工作量,需要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对落实情况的监管。譬如:在购票和验票过程中,如何查验身份证等等,如果对此疏于防范,无疑会令实名制的作用大打折扣。

  买不到火车票不能全部归罪于“黄牛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当前的铁路运力尚不能满足旅客增长的需要,而这些不是实名制所能解决的。仅仅靠一个车票实名制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另外,还应看到实名制实施后必将增加很多麻烦的检验程序,造成工作繁琐程度增加,导致旅客在春运高峰时进站速度慢,不容易疏散的弊端,这些都需要铁路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和预案。

  当然,火车票实名制的破冰意义不能否认,它对缓解春运时“一票难求”问题,对打击票贩子提供了制度支持,对“黄牛党”和铁路“内鬼”沆瀣一气起到巨大震慑作用。从长远看,这一举措还会促使正常的售票渠道不断升级改造,有利于铁路售票系统的畅通,有利于维护铁路运输安全。

  面对火车票实名制,保持冷静和客观的心态比盲目乐观更重要。辩证地看待火车票实名制,不仅有助于防止当这一制度出现不尽如人意时,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更有助于全社会凝聚共识与力量,不断推动实名制的完善与发展。从这一角度看,实名制“先试点、后推广”的循序渐进发展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稳妥的办法。

  有人说,火车票实名制的试行,是民意的又一次胜利。在火车票实名制问题上,民意的持续推动、民意代表的督促,的确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没有铁路部门付出的诸多努力,这一理想恐怕仍难很快成为现实。就此而言,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期间,我们不但要更加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继续热情为铁路部门建言献策,同时也要给予这次试行更多的支持、忍耐、谅解和宽容,以便更多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使试行尽快成熟和完善,为全国性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