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国古代史概述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0-09-21 00:00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并学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还懂得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比前人有了进步。
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农耕和畜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同时,打猎和捕鱼也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方面,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同时产生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这种符号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在社会组织方面,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氏族成员以母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在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这时,人们以父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内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为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集体劳作和生活,共同享用得来的生活资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无阶段、剥削和压迫。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缓慢,特征相对简单。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商朝时,奴隶制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如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商朝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为人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所以商朝是中国目前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一个朝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发达。西周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地区,而且发展成为一个比商朝疆域更加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晚期,奴隶主贵族横征暴敛,加重剥削,激起人民的反抗。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谷纹玉璧经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上交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产品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由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至此,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贵族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强迫奴隶开垦井田以外的荒地作为私田,井用雇佣办法招徕人力耕种。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来,鲁国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大夫瓜分了国君的井田和奴隶,他们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这样,三家大夫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农民。封建剥削方式首先在鲁国出现了。到春秋后期,由于奴隶的反抗,各诸侯国的奴隶主也被迫采取了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渐瓦解了。

    封建社会概述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结束,其起迄年代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中国对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
   
   
    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战国初期,奴隶制崩溃之势已不可逆转。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借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几个大的诸侯国夺取了政权。如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晋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国君,自立为诸侯。此后,原来许多诸侯国或灭亡,或被兼并,最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经过变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和人民,互相之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
秦始皇于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行政机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创立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革新措施,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他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引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被推翻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初期,社会经济残破。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汉高祖以及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农民占有一些土地,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因此,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并战胜匈奴,沟通西域,开发西南,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汉政府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农民除了租赋负担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沦为豪族的依附农民或流民,有的被迫卖身为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到王莽改制失败后,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推翻了王莽统治。
刘秀篡夺农民革命胜利果实,于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东汉统治者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并且减轻农民的租赋和徭役负担,整顿吏治,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
东汉王朝是豪强地主的政权。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下,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大量地兼并农民土地,建立起规模很大的田庄,迫使农民充当他们的“徒附”。比起西汉来,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更加牢固,身份和地位也更低下。豪强地主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势力,而且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结成掌握实权的政治集团,并由此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斗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政治极端黑暗,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地方官吏纷纷招募军队,扩充势力,许多豪强地主武装也依附他们。这样,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曹操和袁绍两个集团在北方势力最为强大。曹操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材,并募民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因而力量日益强大,200年在官渡击败袁绍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在赤壁合力击败南下的曹军之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乘势占据了湖北和湖南的大部份地区,又进占四川;曹操的势力局限在黄河流域,这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建立不久,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战乱使劳动人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关中等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因此衰弱。301年,流民首领李特在绵竹发动起义,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反动统治。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匈奴兵攻占了长安,灭了西晋。
西晋灭亡后,晋初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在北方,几个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后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与北周,统称为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自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后,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势力强大的门阀士族集团。东晋政权是依靠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因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尽量维护士族的利益。士族大地主封山占水,建立田庄,失掉土地的农民则沦为佃客。佃客实际上就是农奴。从东汉以来一直发展着的大地主田庄,这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士族大地主集团的经济基础。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使之逐渐走向没落。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虽然不断遭到战乱的破坏和影响,但仍然继续得到发展。三国时,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都比较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到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之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开垦的荒田增多了,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北方农民不断南迁,把北方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到南方,也促进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这一时期,迁居内地的各少数民族,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较快地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加速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在南北对峙时期,经济文化的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统一。隋文帝杨坚顺应历史潮流,建立隋朝后,于589年派兵灭陈,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隋朝沿用北魏的均田制,使农民有一些耕地;还改革赋役,规定五十岁以上的男子可以纳绢代役,叫作庸,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隋朝的封建经济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在隋初统一的政权下,内地和边疆各族人民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隋炀帝派人去台湾和西域,对促进经济联系起了积极作用。隋代劳动人民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但隋王朝又是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隋炀帝施行暴政,使南北朝以后暂趋缓和的阶级矛盾又激化起来,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瓦解了。
618年,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夺取农民起义的果实,建立唐朝。
唐朝是强盛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迅速恢复封建秩序,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用人和纳谏,使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一百多年时间里,农业生产出现了繁荣景象,手工业生产也大大超过以前各个朝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商业繁荣起来。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大大加强。唐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巩固边防,维护中西陆路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靺鞨族地区先后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部督府,使东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进一步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唐朝同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云南地区的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国,促进了云南各族的融合和云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开始转向衰败,随着“安史之乱”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又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苛繁,终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投降唐朝的农民军叛将朱温灭了唐朝,建立梁朝,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辽、宋、夏、金、元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祖和宋太宗陆续灭掉一些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王朝先后并存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部地区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东北黑龙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这些政权对维护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时期出现了“主户”和“客户”,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从唐代出现的以契约维系的封建租佃关系,到宋代得到了普遍发展,成为主要的剥削形态。封建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有了发展。由于商业的繁荣,铜钱和铁钱大量流通,白银用作货币,并出现“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药兵器的制造,罗盘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这些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官员挥霍无度,政府收入不敷支出,不断增加赋税,农民负担日益沉重,官僚地主阶级又大肆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因而非常尖锐。北宋前期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并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要求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状况,这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宋时期,除了阶级矛盾外,民族矛盾也很尖锐。北宋末年,女真贵族利用北宋王朝内部的深刻危机,趁机攻入汴京,灭了北宋。此后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宋金两个政权。
南宋王朝建立后,南宋统治者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金却屈辱求和。但是,南方和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却没有停止过,北方人民的抗金的斗争,牵制了金军南下,对保障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经过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流域,太湖流域逐渐成为全国稻米产量较高的区域。棉织业的出现是南宋纺织业的重要发展。南宋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泉州成为国际性的大港口。
正当宋金对峙于中原之际,蒙古族开始在漠北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忽必烈继位后建立了元朝,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统一的时代。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元朝施行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忽必烈在其统治时期,比较重视农业,曾下令设置司农司和河渠司,管理全国农业和水利事务。于是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也有了发展,有的还赶上了内地的水平。元代棉织业比宋代更加发达,自从黄道婆由海南岛黎族那里学来了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之后,我国古代棉织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元朝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十分严重。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族劳动人民的压迫尤其残酷,于是1351年爆发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元朝统治随之被推翻了。
   

    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1368年,明太租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太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所有军政大权统归皇帝掌握,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进一步发展。明朝的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空前的君主。在经济上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如鼓励农民垦荒,命令军队屯田等,使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还改善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在明朝前期国力富强的基础上,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政府营建北京,修筑长城,并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大大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提高,棉花、绸缎等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商业城市更多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规模大而分工较细的手工工场。苏州的丝织业工场,机户拥有织机、原料和机房,雇佣没有生产资料的机工进行生产。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机户的剥削。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微弱,手工工场只是在商业繁荣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零星出现,而且发展非常缓慢。但是,这毕竟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明朝后期许多城市爆发的反税监斗争,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现象。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宦官专权和土地高度集中,加剧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东北地区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政权趁机入关,与汉族地主阶级联合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一百多年中,削平三藩割据,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平定准噶尔和回疆反动贵族的叛乱,击败沙俄对黑龙江的侵略,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封建国家。在这幅员广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壮、朝鲜、高山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为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繁朵昌盛作出了贡献。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农民阶级的斗争迫使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清朝前期,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所增长,但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高度集中,物价不断上涨。于是嘉庆年间爆发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王朝从此便一蹶不振了。

年代简表

朝代
起止时间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东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东汉
公元25年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265年
西晋
公元265年—316年
东晋
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589年
公元581年—618年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公元1271年—1368年
公元1368年—1644年
公元1644年—1911年

    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

        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封建社会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