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与关键,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
从当前的信用状况看,一些政府部门政策多变、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承而无诺和失信于民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不依法履行承诺、不及时兑现政策,且有时承诺不够具体而显得假、大、空;政策的制定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各种“假大空”的失信行为,阻碍了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乱收费乱摊派。
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失信行为有意无意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贻害无穷。
二、原因
纵观七年申论考试题材,围绕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为主要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要求不同主体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利益加以保护。因此从从利益角度分析申论热点是广大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社会现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侵害不同主体的利益。
第一,为了经济利益漠视人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主要热点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二,受利益驱动,剥夺、阻碍人的教育、医疗、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主要热点有:教育、医疗乱收费问题。
第三,为了当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破坏人的生存环境人和自然、环境发展不协调。主要热点有: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资源问题。
第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导致人与人关系不协调,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下降。主要热点有:诚信、社会公德、公共秩序、传销等问题。
第五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致使权力利益化。主要热点有:腐败、教育医疗乱收费、商业贿赂、国家公务人员参与经营、行业垄断、霸王条款问题。
第一,没有摆正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位置。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极少数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因而可以享有不守信用的特权,以至于滥用公共权力。
第二,没有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常常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以致牺牲诚信,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没有准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以致为着所谓的“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不负责任、不求实际地大干、盲干,乱许愿、乱承诺,甚至弄虚作假最终失信于民。
第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体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
第一,建立社会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政制度,以获得社会对政府的信任。
第二,政府的决策要科学化。政府的决策,特别是重大的决策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程序来完成。
第三,政府的决策要民主化。政府的决策尽量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公众的作用。
第四,加强监督制度。探讨党内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监督形式合作的可能。对不讲诚信问题进行曝光,形成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
第五,重视诚信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开展建设“诚信海口”活动,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诚信问题。
第六,建设诚信政府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观念,从无限政府转到有限政府,从无所作为转到有所作为。
第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恣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公务员应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建立公务员守信规则。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加强纪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