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震后,南京一名叫徐超的老乞丐多次捐款,让很多人都知道了他。12月1日下午,老人又乘坐飞机前往灾区捐款,抱着几大塑料袋的硬币和一叠一元旧钞票,一共460元。他此次去,是参加希望小学落成典礼。
因为地震期间的三次共444.01元的捐款,通过媒体的报道,南京义丐老徐打动了无数南京市民,更打动了无数网络上的人们,甚至连央视的节目都多次提及。一个乞丐的道德力量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而追捧老徐,更折射了公众对高尚道德的渴望。
初看此条新闻时,原本以为老徐四川之行又是媒体在策划炒作。然而溯及前一日新闻发现,因为义丐老徐的故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感动了一名新加坡华裔商人,他出资900余万元在四川江油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此次特意致电媒体,邀请义丐徐超出席小学落成典礼。由是,有了老徐破天荒地坐上飞机赶赴灾区这条细致、可读,又让人感动的新闻——不接受新衣捐赠,仍保持一身补丁却干净的衣着本色;先安顿好精神病乞丐同伴,履行自我要求约束的责任担当;一大包合计460元的零钞,准备发给灾区的孩子们;以为飞机上没厕所,没敢吃饭和喝水,还准备了垃圾袋,用来吐痰……在看完两天的相关报道之后,在电脑键盘上敲打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落泪了。
世间一场灾难,生死两难之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震撼我们的心灵。老徐正是以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的道德力量,震动我们的神经。在这个有人慨叹道德缺失、诚信匮乏、人心浮躁的时代,公众其实渴望着社会道德水准的重塑与提高,所以才会出现对“范跑跑”的道德争论浪潮,才会出现对“周老虎”的诚信征讨风暴,才会出现对贪官腐败、人情冷漠的集中公民谴责与时评抨击……而这一切争论与抨击的犀利语言,都没有老徐的故事更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勾起我们内心深处最善良最本真的性情。
正如蝴蝶效应的力量,因为感动于义丐老徐的故事,新加坡华裔商人捐资建校,南京一对夫妻建立养老院,机场保洁员塞给他一把钱,机组人员对他进行了特殊“关照”……而更相信,在网络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在媒体延伸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因为感动而衍生的善举,无论大小,都已经或继续或将要进行。义丐老徐,可能手执的只是一根小小的蜡烛,但它的光辉足已照亮一大片空间。
在有关这条新闻的网络评论里,有网友呼吁应让老徐当选2008年的中国感动人物,得到了很多老徐“粉丝”的响应。而我却以为,当选不当选感动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徐知道他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为了照顾萍水相逢的年轻精神病乞丐同伴,而拒绝去养老院“享福”,为了达成为精神病乞丐同伴治病的愿望而继续“工作”。之于公众,从老徐身上无论能看到什么,悟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动,都完全可以化作对道德建设的自身美德渴求,对构建社会和谐的自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