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申论备考指导:阅读资料的四大渊源(四)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1-19 00:00

   四、报纸媒体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拼抢独家新闻、抓住新闻第一落点,曾经是报人的职业追求。然而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以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的今天,报纸要抢独家新闻和新闻的第一落点,已很难做到。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从网上得消息,在报上得解释”已成为群众的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主要功能是:新闻信息、娱乐、观点。网络以信息快捷取胜,电视有着不可替代的娱乐功能,人们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来源已主要不再是报纸,而对新闻事件的解释及深刻见解,将成为报纸应对其他媒体竞争的利器。况且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接触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越是多样,信息来源越是多元化,关注的事件、现象与信息越是复杂,人们就越是需要权威的解释与判断,这才是报纸的独特魅力所在。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和凤凰卫视的《杨锦麟读报》栏目之所以受欢迎,一直保持很高的收视率,并不在于人们需要从那里了解报纸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因为这些新闻事件可能大家早已知道,而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各种报章上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与解释。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报道,不是只报道事实,而往往是对事实的解释。不过由于申论性质的限制,在申论考试时给定的资料表现形式主要呈现以下两种:一种就是纯粹的新闻片段,另一种就是侧重于新闻的解释与评论。由于表现形式不同,阅读和理解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命制的背景

  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的《巴塞尔公约》,是1989年3月22日在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的,公约有近120个缔约方,我国于1990年3月22日在公约上签字。一起来了解一下公约的内容。

  《巴塞尔公约》正式名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明确规定:如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1995年9月22日,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通过了《巴塞尔公约》的修正案。修正案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危险废料,并规定发达国家在1997年年底以前停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用于回收利用的危险废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本国环境的法律,各国处理危险废料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开始纵容、默许和支持它们的企业将危险废料转移到其他国家。针对流毒危害巨大的洋垃圾,我国一直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1996年,我国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开始施行。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新设了非法处置境外固体废物罪和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一共8条,有关“洋垃圾”问题的就占了3条。但由于种种原因,洋垃圾仍然不断涌入国内。

  2007年1月31日从海关总署获悉,2006年中国海关缉私部门立案查处走私废物案件49起,查获各类固体废物8 002.3吨,其中工业废物7 480.9吨、生活垃圾521.4吨、对17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命题者仅仅围绕此话题选取最近且极具代表性的事件组成了当年的申论的给定资料。

  (二)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

  (详细内容可参见人事考试网决胜公考?真题解析系列《历年真题汇编及专家详解》)

  (三)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给定资料”的来源阅读分析  给定资料来源一:

  给定资料1来源于2005年4月11日《新闻晨报》上的一篇题为《有害洋垃圾五花八门 暴利垃圾潜藏病毒》文章,作者:殷正明。原文(节选):

  洋垃圾服装是各种境外病害潜在的传染源,一直被严禁入境。去年上海口岸查截有害垃圾上万吨,今年第一季度又查截约2 400吨。虽然洋垃圾服装近几年未曾在上海口岸露面,但前两天调查发现,洋垃圾服装又卷土重来。在从其他渠道流入市场的有害洋垃圾中,不少是电子垃圾和走私的洋垃圾服装。

  “暴利垃圾”潜藏病毒

  在方浜西路23弄已被拆毁的堆堆废墟边,居然又密密麻麻摆出了200多个专售走私旧服装的摊位。由于一般的清洗熨烫并不能消灭洋垃圾服装所携带的病菌、病毒,因此这类洋垃圾服装很可能会危害购买者的健康。

  ……

  方浜西路23弄的石库门房子都已被拆空、拆毁,这条弄堂的废墟与废墟之间扯满了各式各样的塑料顶棚,棚下一个接一个挤满了零售走私旧服装的摊位,有的摊贩就在碎砖瓦上铺块布,在断墙上拉根绳设摊。由于弄堂里挤不下,摊位延伸到了弄堂口两侧人行道上。绳子上挂有西装、T恤、运动衫,地摊上堆着西裤、羊毛衫、皮鞋。各种衣物上都附有洋商标,产地有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

  ……

  一个改行的老板娘说,实际上这里卖的都是旧货,“卖相”新一些的,不过是经过了洗染熨烫等处理,价钱卖得高些。她还透露,这里的摊贩有从广东进货的,但大多从福建进货。刚到手时是打了包的“统货”,按重量计价。如果在当地做好“预处理”,一般来说,带回两大蛇皮袋的货可赚2万元。因为一件“翻新”西装的成本至多10元钱,利润一般要有400%-500%。

  有害洋垃圾五花八门

  垃圾有宝也有害,近几年经由上海口岸的废物原料进口量上升,其中有来自欧美、日本的,也有来自印度、印尼、埃及、沙特等地的。从国外进口的废纸,经过加工处理,变身为品质上乘的再生纸。这样的“垃圾贸易”,已成为国内不少商家的生财之道。据悉,达到我国进口废物环境检测标准的进口废纸、废钢铁、废塑料等,都可作为重要的再生资源。但也有不少有害洋垃圾混杂其中,被查截、挡在关外的有害垃圾五花八门,量也增多。在来自南美洲的废钢和欧洲的废塑料瓶片中,检验检疫人员曾截获南美巨型蟑螂、巨型蜘蛛、大型蜥蜴等。有只集装箱装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废铜碎料,箱内居然塞进了一个装满子弹壳的大编织袋,其中竟还夹杂带弹头的重机枪子弹、步枪子弹和空爆弹子弹。

  给定资料来源二:

  以前,进口电子废弃物和废旧机电产品再进行拆解、翻新的“加工贸易”一度在外地某些沿海乡镇盛行。自去年11月起,这一类“垃圾贸易”被禁止,因为在拆解、翻新废旧线路板、主机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和废水、废液污染。记者昨天在虬江路的旧货市场里,看到不少被拆解的电子零部件,“原装进口”的家电也比比皆是。夏普录像机每台200多元,三菱显示屏800元,IBM笔记本电脑报价1 500元。一个操广东口音的老板说,自己的货都从老家进的,薄利多销,销走私旧西装赚的才是暴利。

  给定资料来源三:

  给定资料2、6来源于2007年1月24日《上海证券报》上的一篇题为《洋垃圾暴利惊人 不法商家每吨赚5万“黑心钱”》文章,作者:阮晓琴。原文(节选):

  对于洋垃圾,中国人并不陌生。从20世纪80年代沿街叫卖的旧衣服,到近年个别沿海村镇大力发展进口废旧电脑拆解行业,在从境外获得再生资源性废物的同时,中国也一直面临着发达国家向境内转运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压力。

  目前,英国正在每年向中国倾泻大量的垃圾废物,已经对一些地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国家环保总局一位人士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近期媒体所报道的英国向我国倾泻垃圾的事件。今明两天,将就此事作出正式官方表态。

  8年:运往中国垃圾量涨158倍

  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最近的一则报道,一份英国政府最新官方调查报告披露,当布莱尔首相1997年刚上台时,英国大约有1.2万吨垃圾运往中国。而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在短短8年之后,2005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狂涨了158倍,达到了惊人的190万吨。

  ……

  交易:中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据悉,“垃圾舰队”规模的巨大扩张,令英国许多环境专家和议员感到极为担忧。他们警告称,英国政府一贯标榜“环保至上”,但这一事实显然将政府的“绿色信誉”破坏无遗。许多环保人士还担心,由于中国目前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这些包含了潜在致命的化学物质垃圾最终将被倾倒在非法地点,而不是被回收。

  ……

  应对:环保总局酝酿新环保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一项新的环保制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把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生产有机地联系起来。

  ……

  声音:发达国家必须承担责任

  英国洋垃圾事件还引起了绿色和平组织的密切关注。作为国际民间组织,他们对于不法商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非法出口洋垃圾的手段和做法非常了解。他们曾经参与对去年8月科特迪瓦的洋垃圾事件的处理。

  ……

  ■专家访谈:中国应引入国外污染者付费原则

  面对洋垃圾,把关人在哪里?一些关心中国环境的有识之士发出警示:如果再不严打洋垃圾非法入境行为,中国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变成“世界垃圾场”的危险。

  ……

  ■新闻观察:洋垃圾暴利惊人   不法商家每吨赚5万“黑心钱”

  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了弥补原材料的不足,中国的垃圾进口量激增。据中国媒体公布的统计数字,2003年中国塑料垃圾、废铁、废纸的进口量分别是1990年的125倍、50倍和21倍。而促使洋垃圾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就是进口者和出口者的高额经济利润。

  进口废塑料价格低廉

  以塑料为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生产国,去年合成树脂的表观消费量已超过3 000万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合成树脂产能不足,供应有限,相当一部分要靠进口来弥补需求缺口。根据海关统计,我国去年共进口各种合成树脂(含废塑料)1 90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废塑料以其价格低廉、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增长更为迅猛。

  ……

  洋垃圾每吨净赚5万

  成都海关缉私局前段时间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进口废物案——两家涉案企业在近十年间,累计走私进口以含钼废催化剂为主的洋垃圾3 000余吨。

  海关人士指出,造成含钼废催化剂走私进口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含钼废催化剂的获取成本低廉。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大污染性,出口国往往以无代价方式转让,仅需支付少量运费即可。二是这些固体废物的加工提炼工艺简单,一般中小企业即可掌握。

  成都海关缉私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些废催化剂的钼含量是8%左右,而一般钼精矿的钼含量超过40%。初步计算,每一吨含钼废催化剂,能生产一吨多化工成品(钼酸钠等),每出口一集装箱(约40吨)产品,利润超过200万元,每吨净赚5万元,利润实在高得惊人。”

  国家对废催化剂实行进口管制,根本原因在于加工废催化剂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上述两家废催化剂加工厂区周围地下水污染严重,庄稼被工厂废水“烧伤”,粮食减产。(给定资料2的来源)

  ■新闻链接:“入侵”中国的洋垃圾

  实际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垃圾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事情。十几年来,中国就一直受到洋垃圾“入侵”的困扰,特别是中国的沿海城市。

  1993年9月,韩国7家公司以“其他燃料油”名义,将1 228吨废旧物由韩国运抵南京港。经查,船上装的全都是污水、腐蚀性液体等化工废弃物。

  1995年6月,从德国进口678吨货物抵运江西,名称为进口废塑料,经海关人员开箱检查,发现箱中全是食品袋、饭盒、饮料罐等生活废弃物。同年7月,上海宝山海关查获从日本进口的46吨名为回收塑料,实为废弃农用薄膜的洋垃圾。

  2005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港截获的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塑料废品、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这些未经分类处理的垃圾被贴上“废纸”的标签,正准备启运前往中国。荷兰和英国环境部门随后进行的联合调查表明,英国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家庭垃圾被一些公司非法运到中国进行处理。(给定资料6的来源)

  给定资料来源四:

  给定资料8来源于2007年1月23日《新京报》上的一篇题为《洋垃圾泛滥凸显环保制度落差》文章,作者:唐昊。原文(节选):

  据央视报道,世界最大巨轮爱玛?马士基号载着17万吨垃圾驶到中国广东。而其目的地广东南海联滘村,长年将废物回收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果造成当地烟囱冒黑烟、河涌流黑水、垃圾堆成小山,被污染的土地和水100年都恢复不了。此话题在中国和英国立刻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于类似现象,网上评论一边倒地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

  但事实上,倾倒洋垃圾不是国家行为,而是企业行为:对垃圾出口企业来说,这样做既可以赚取政府的垃圾处理费,又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避开政府监管,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出口收入;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可补充其生产原料不足,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国,作为原料的合成树脂市场价格11 000元/吨,而进口废塑料却只有4 000元/吨左右。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只要有这样的价格落差,就会有人不顾他人的死活而去做垃圾生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不纯粹是一个市场问题。可想而知,在英国,如果没有严厉的环保制度,处理垃圾也同样赚钱的话,没有企业会把垃圾倾倒到中国。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在环保事业上法制完备、社会监督完善、政府行政到位,垃圾处理和排污需交纳高额费用,这些洋垃圾在其本国才无处容身。而在中国,垃圾处理的成本之低、利润之高令人吃惊,没有过硬“关系”的人甚至还不能从事废旧品回收行业,说明这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与此同时政府监管却极为宽松,大多只是罚款了事,而且这些罚款直接进入地方财政,那些受污染危害的公民却不能从这些罚款中得到合理补偿,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人也不会受到致命打击。(给定资料8的来源)

  ……

  在西方国家,突破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政府不作为,制定严厉的环保举措,是在公民与社会的强力介入下发生的。西方各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多起公害事件,并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由此才建立和完善了环保制度和公民社会监督环保的传统。绿色和平组织等公民团体、客观的新闻媒体、严厉的环保法规、负责任的地方政府,这些也应是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给定资料来源五:

  给定资料10来源于2007年1月25日《法制日报》上的一篇题为《洋垃圾涌入与法律的踯躅》文章,作者:周珂。原文(节选):

  环保立法上的二元论使环境法在价值判断上陷入困惑和踯躅,这种踯躅在面对来自国内的污染时尚不过尴尬而已,而在面对来自国外的污染时以危机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

  如今用“涌入”来形容洋垃圾在中国的肆虐并不为过。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包括垃圾在内的危险废物总共不过5亿吨,仅英国每年用货船运送到中国的垃圾已高达190万吨;而全世界这5亿吨废物中最危险的电子废物竟有七成涌入中国。已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而潜在的危害更令人不寒而栗。

  尽管专家和媒体已指出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包括对国内法的违反和对国际公约的违反,但至今尚未听说法律对此如何介入。正是由于外来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和应得的法律惩处,才使国人对我们现今环境法面对违法者屡屡表现出来的踯躅感到不解,公众和媒体的义愤如此强烈,理应让我们反思现行的法律。

  首先,我们现行的法律对洋垃圾进口并未绝对禁止。我国修改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4条规定,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同时第25条又规定,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表面上25条是24条的例外情况,但实践中这个口子一开就再也堵不上。更有一些权威人士和专家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当成名言到处鼓吹,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什么不能用作原料的洋垃圾了,当然也就可以敞开进口了。

  垃圾不得进口是国际环境保护的趋势和通例,更是我国环境保护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次,我们现行的法律对洋垃圾进口的惩处是有所保留的。……

  我国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在立法目的上基本上属于二元论,即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为并行目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是经济优先),这种状况目前基本上没有改变。二元论的最大好处在于不致因保护环境而拖累经济的发展,而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会降低环境法作为部门法或特别法的独到价值,不能一心一意只能三心二意地保护环境,而法律实施过程中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冲突时,使环境法在价值判断上必然陷入困惑或踯躅,这种踯躅在面对来自国内的污染时尚不过尴尬而已,而面对来自国外的污染时以耻辱和危机形容并非危言耸听,仅在一年前,非洲科特迪瓦因进口荷兰洋垃圾就导致全国性动荡和政府更迭。因此面对这种踯躅是该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通过阅读以上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的给定资料的部分来源的原文可以发现,考卷中的材料1、6讲述的是典型的洋垃圾新闻,属于纯粹的新闻事件。考生阅读时只须快速浏览一遍,知道所讲的大概内容即可,不需要对其精读。因为这样的材料多是一个事件的回放,属于“引题”资料。考卷中的资料2则是混编型的新闻,即新闻事件与其诠释、评论于一体。考生阅读这样的资料须着重的阅读其诠释和评论,因为这些内容可能涉及问题的某一实质。资料8、10是一篇与之相关的纯粹的评论性文章,是给定资料中最难理解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多是某一个专家或学者从某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解读、评论与之相关的文章,但也是考生最需着重理解的部分。

  因此,考生在阅读新闻资料时,要“主次分明”:阅读纯粹的新闻资料片段可采取“粗读”;阅读混编型的新闻片段可采取“选读”;阅读新闻评论性文章片段可采取“精读”。只有采取这样轻重不同的新闻阅读方式,考生才有可能在阅读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