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申论备考指导:论证分析的四大突破原则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1-23 00:00

  我们通常说,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但申论的议论问题不同于简单的议论文章,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发的议论要立足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一主要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有更强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论证表述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在对所给材料精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主题,再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拟的标题,论述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精练。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二者要相辅相成。要提高论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文章要写得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全文有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要遵循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而不能出现突兀性的跳跃和转折。

  第一节 论证分析的四大突破原则

  论证分析,其实质就是让考生在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提出对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综合的过程。但在阅读同一篇给定的资料,做同样的试题,有的考生做得很好,有的考生却答得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考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把握申论文章的大致方向便匆匆下手,结果写出的文章有失水准。一般认为,在写好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应把握其写作的原则,即从根本上明白文体的整体轮廓的构成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下一步写好文章做好铺垫。为了能使考生了解文章的构成要素,从根本把握其写作的原则,现对其详细地分析如下:

  一、论点明确

  (一)紧扣主题

  不论是申论传统意义上的自选型作文、命题型作文还是极具创新性的引申型作文、评论型作文,申论考试中的写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由给定材料限定的,在拟定题目论证分析时必须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紧紧抓住主题或主要问题,突出主旨进行论证,而不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考生在确定论题时必须明确:(1)自己是以某一职位的公务人员的身份在论证问题。(2)自己所要论证的主题是材料中已经给定的。(3)给定材料在锁定论证主题时已经限定了考生的基本态度和主导倾向。(4)材料中给定的主题已经体现在自己对材料的概括之中。(5)论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般的“不平则鸣”,空发议论。


  (二)立意独到

  角度凸显个性,角度展示才华。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素材却往往会因为视角的变化便能成就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紧扣主题论述问题,是说文章立意首先应以准确为前提,离开了准确性,论证便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但在“准”的基础上,考生还应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倘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再好的素材做起文章来也会大打折扣。所谓立意独到,就是要善于围绕主要问题,选择新的角度去立论,使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常写常新。考生在论述问题时,角度一定要新颖、独特,比较而言,这样更容易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006年某省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是有关“土地违法现象”问题,其申论要求的第三题就是让考生“根据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深刻,论述充分,篇幅在1 000字左右”。有的考生在写此篇文章时,由于对以上两点的把握不到位,造成得分很低。其实写好此文章并不难,关键看考生对以上两点如何理解和运用,现结合此次考试给定的参考答案如下:

  【参考答案】

  土地违法,政府岂能带头

  国土资源部近日通报了河北赞皇、安徽休宁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同时指出,当前土地违法反弹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凡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另据报道,虽然去年是我国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第三年,但当年未批先建占用耕地的面积仍有近31万亩。这两条消息传递出一个信号:土地违法呈现死灰复燃的迹象,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本来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却成了违法的主体。

  面对宏观调控的大局、失地农民的困境,为何有些地方政府却置若罔闻?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成了这些地方政府最常见的托辞。表面上看,地方经济发展要用地,这个理由似乎不错。但目前,我国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年耕地保有量18亿亩约束性指标仅剩3 100万亩,相比较于“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 240万亩而言,这个数字相当少。一旦跌破“红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就会受到严重威胁。那么,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即使速度最快,又有何意义?何况,如果对于用地需求一味地“低门槛”有求必应,过不了多久,必将陷入无地可用的窘境。退一步讲,即使真的需要用地,也该先盘活存量地,或者通过建多层厂房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地方政府不会不明白。仅仅出于发展的需要,实在没必要由地方政府以“违法”的手段来获取土地。

  其实,分析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细心的人会发现,政府利益涉入太深已成为土地违法的重要原因。而土地管理的制度缺陷,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以地生财,将土地收益视为“第二财政”。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自然就有人敢“顶风作案”。何况,“要想往上走,还得搞项目”,“要增加税收,只能多上项目”,一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仍存在这样的“共识”,这也影响着他们在处理土地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而在监管上,地方政府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职能于一身,服从当地政府的局部和短期需要自然成为其优先选择。地方政府成为违法主体又一次提醒我们,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根本上说,新一轮国土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已经起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国家明确规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遏制土地违法,执法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强化节约利用土地,切实担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

  【评析】

  通过阅读本题给定的参考答案不难发现,此文写得很有水准。紧扣主题,立意深刻。如本文的标题是第一段落的最后一句的归纳——“土地违法呈现死灰复燃的迹象,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本来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却成了违法的主体”,一语切中作者要论述的对象,即重点所在。通看全篇,尤其是本文的最后一段,反映出了作者很强的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措施得当

  这里所说的“措施得当”,主要是指考生在具体论述自己提出的观点时,所提的方针和对策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的主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考生所提的措施来支撑和体现的。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写好或者说写的没有出彩的地方,势必影响考生的得分情况。

  2008年某省的一次公务员招考给定的申论资料是有关“就业与再就业”的话题,申论要求第四题是让考生“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以‘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论据充分,措施得当,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有的考生在写此文章时,觉得这个话题很“陈旧”,觉得写好此文章“胸有成竹”,在没有读懂试题要求的情况下便开始着笔写文章了,写的都是“大话”、“套话”,泛泛而谈,不切实际。现结合给定的参考答案,就如何把措施写得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即“从何着手或从何写起”作简单介绍。

  【参考答案】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百姓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国有近13亿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复杂。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压力巨大,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取得实效需要花更大力气。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业压力巨大,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取得实效需要花更大力气。

  自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台了《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并在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地区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工作进展缓慢,责任不够明确,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工作尚未取得明显实效。因此,必须继续下大力气落实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这一段主要是点明目前我国就业取得的成就(出台了《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加大了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了困难对象再就业)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工作进展缓慢,责任不够明确,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工作尚未取得明显实效)。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工作的“一把手”责任制,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项具体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是否落实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加强部门统一协调,国务院建立了再就业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及时通报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解决政策难点,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更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再就业工作展开。对此,地方各级政府要相应建立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动政策落实的合力。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政策。各有关部门在各项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中,要从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积极促进再就业的角度出发,切实保证已经出台的各项再就业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为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要全面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下岗失业人员,积极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多条渠道、多样形式、多种办法扎扎实实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统一认识,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以上以连续的四个”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每段的开头部分,实质就是对策论证分析部分的主体部分,第一个“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段落,主要是从领导责任方面谈起的,连续列举了五个“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工作的‘一把手’责任制”具体措施,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第二个“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从组织方面来论证的。其中对各部门如何让通报其工作落实情况做了详尽的说明。第三个“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从落实政策进行分析的。其中提到了“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多个再就业扶持政策,紧接着论述了鼓励多种再就业的发展途径。第四个“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一个总述,但也是从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阐述的(多项措施、多条渠道、多样形式、多种办法),从根本上避免了空谈理论的弊病。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