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材料内容的步骤 无论是对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进行综合和归纳,还是对部分材料内容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对每一个自然段应用关键词或应试者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一般把字数控制在一两句。
一般在经过"通读"的环节完成,这个步骤可以采取圈注法完成。概括中,应把与材料有关的事件名称、事件性质画出,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可以省略,这个过程是跳出感性找出理性的步骤。
2.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
第一个环节是分析的过程,是"点"与"点"相联的过程。这个环节是有"点"到"面"的过程,是在复读或跳读的过程中完成这项任务,这需要打破材料的自然安排顺序,把属于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把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区分,这里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标记,如A代表一个方面的问题,B代表一个方面的问题,C代表一个方面的问题,一次类推,先从大类上画清楚。
这一步需要注意归类的完整性,尽量把属于同一类的问题归到一起,不同类的问题区别开来,还要剔除哪些无关或与主题意思关联不大的材料,这一步比第一步相比,不是把第一步所概括出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意识的排列。
3.提炼出归类后的主题和层次
在完成第二步后,要继续调动大脑的智力活动,脑和手同时进行,头脑思考如何提炼出开头和主体及结尾,动手就是把头脑中的思考变成一个实践的过程,这需要对归类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决不是简单的把列出的同类进行罗列,这个环节类似于把半成品一次性加工成成品,这是质的变化,不是量的积累。
4.起草成文
第三个环节中是思维的加工和动笔的开始,而这个环节是具体的起草和修改阶段,即成文过程,这是概括的最后一个环节。
起草时应注意作答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怎样开头、安排主体和结尾。概括的内容第一句话一般是主旨句,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对象和性质;主体的安排应体现层次性,常见的形式:分条式和分段式。
分条式 就是把归纳成类的每一个方面作为一条,每一条又包括主要观点句和具体解释的内容,每一条的内容尽量完整和通顺,条列式的安排要突出主次,不能平均用墨,这是表述时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否则,条列式就变成了法规的条列式。另外,条列式的安排不是越多越好,有的应试者为了体现内容的全面,列出的内容有十几条,每一条只有一句话或两句话,这也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一般来说,要求数字较多的概括比较适合这种条列形式。如
D部长地讲话内容涉及地问题较多,就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安全稳定发展地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又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级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事件。首先政府要有一些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事件的主导。政府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经济手段并不能直接用于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所有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