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叫卖公务员背后的非制度化生存危机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6-30 00:00

    摘要:6月28日,一则“价格表”张贴在了沈阳一家便利店的门前,标价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称只要能过线,什么岗位都能办。相关部门表示,此为骗局。

  6月28日,一则“价格表”张贴在了沈阳一家便利店的门前,标价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称只要能过线,什么岗位都能办。相关部门表示,此为骗局。(《半岛晨报》6月29日)

  标价30万叫卖公务员岗位之所以成为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新闻,在笔者看来,离不开公众对社会潜规则的切身体验和公务员过高的含金量。

  用30万元来叫卖公务员岗位或是一个笑谈,但是,一个公务员岗位被标上30万元标签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社会中还有哪种岗位可能被标上这种标签:教师还是其他行业?当一个教师岗位或其他岗位被标上类似标签时,在笔者看来,大多数人肯定会一笑而过,也不会有记者去报道吧?

  去年,一份“2008年上半年某省直属监狱单位招录人民警察笔试、面试总成绩排名”的名单在网上热传,在这份名单中,不仅有所有考生的笔试、面试成绩,还附有哪些考生是谁的亲友,有谁打过招呼等信息。不难发现,公务员考试确实存在一定的潜规则,而现实中不少买官卖官的丑闻,更加重了公众的潜规则联想空间。当公众对标价30万叫卖公务员岗位半信半疑的时候,笔者以为,这不能都怪公众,而要看到背后隐藏的公务员考试公信力塌陷问题,更要看到潜规则长期存在下的社会心理的变异。

  从本质上说,公众对标价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的半信半疑,是当下社会非制度化生存危机的折射。

  标价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价钱高吗?如果从公务员职位的含金量进行解读,或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据统计,自从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通过的报名人数从2001年的32904人次已经激增到2008年的近80万人次。在2007年报考与录取的平均比例达到了42比1,而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60比1,其中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高达3592比1,这些都说明了公务员职位的含金量之高。有报道表明,个别公务员职位由于职位不具有权力价值而没有吸引力,或者说不具有获取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机会,在报考中几乎无人问津。但是,当获取灰色乃至黑色收入的诱惑成为公务员和公共部门职位竞争者的一种潜在倾向时,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危险征兆。由此,假如真有人通过潜规则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哪怕不是用30万而是通过人情或其他方式,你能指望他会为公众服务吗?这是一个问题。

  标价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折射的问题是,社会潜规则遇到了公务员职业的超高含金量,也表明制度化生存危机已经蔓延到社会难以承受的地步。即使标价30万叫卖公务员岗位真的是骗局,但是,其背后的问题,难道就不应引起反思吗?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