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请重庆公开“成年责任人名单”如何?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7-09 00:00

    未成年人无疑是需要“关爱”的,这里的未成年人,不仅包括31名违规考生中的未成年人,更包括守法守规的所有考生。而在“关爱门”关上之后,潜伏于这些违法考生背后的特权家长及其他责任人员也都无从追踪,只能听凭有关部门的通报了。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7日表示,重庆市对2009年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加分问题的处理“态度是坚决的,调查是认真的”。重庆市未公布考生名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7月7日新华社)

    就在重庆市招办7月7日晚间发布《通告》之前,由北京一记者调查核对出的民间版“违规考生名单”已经在网上公布。依重庆市招办的逻辑,这位记者和网上数以百万计的看客,都涉嫌“不关心、不爱护未成年人”。还有,让那些造假者得以曝光的举报人更是在侵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被曝光的何川洋看来应该在教育部和重庆市招办的支持下,将那些凡是披露了其民族成分造假的媒体均告上法庭:试问有哪位造假考生受到的伤害有这位重庆文科状元那么深?

    未成年人无疑是需要“关爱”的,但是,这里的未成年人,不仅包括31名违规考生中的未成年人,更包括守法守规的所有考生。必须明确的是,违法违规行为是不能“关爱”的,否则,就是对法律法规的伤害,更是对所有守法者的伤害。注意到仍有不少人在强调“孩子无罪,考分无错”。事实是,这些违规考生并非无辜,更非无错。在民族成分上弄虚作假,并不是只发生在几年前“更改”的那一特定时候,而是一直延续到高考。参加高考的是这些考生,故意填报虚假民族成分的也是他们。以虚假的民族成分试图影响高考最后得分,虽然是未遂,仍是违规。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必须公开。《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信息披露作了限制,但这一特别规定仅限于“刑事犯罪案件”,而且主要针对的是新闻媒体的报道。法院仍然要如实公开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决文书。

    更令人不无疑惑的是,重庆市招办不但以“关爱”之名继续拒绝公开违规考生名单,甚至将1.8万余名获得民族成分高考加分的学生名单,也从网络上紧急删除了。在一片信息空白中,谁因民族成分造假已受处罚,谁最终享受到民族成分高考加分都成为了谜团,还谈何监督呢?

    在“关爱门”关上之后,潜伏于这些违法考生背后的特权家长及其他责任人员也都无从追踪,只能听凭有关部门的“一揽子”通报了,这个通报的“妙处”,在于其模糊性;缺乏与造假者相对应的惩处清单,人们将无从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造假责任者都受到了处理。这样来“关爱未成年人”,其结果容易被人怀疑只是“关爱”了那些滥权或造假的成年人。为证清白,就请先将其中的“成年人考生”以及所有参与造假的“成年人名单”公开吧。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