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奥运防腐经验”为何少有人关注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8-31 00:00

    前段时间审计署公布了对北京奥运的跟踪审计结果,在财务收支和场馆建设上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这么大的问题上未出腐败问题,到底有什么防腐经验呢?近来值奥组委解散之际,有媒体向奥组委负责人魏纪中问起这个问题,魏纪中称早在前几年奥组委就声明希望北京奥运留下的遗产是建立一个预防腐败的体系。他告诉就奥运防腐采访他的记者:“你是头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这其实是奥组委最愿意分享的经验之一。”(8月27日《国际先驱导报》)

  魏纪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对“奥运防腐经验无人问津”感觉很失落。“这么巨大的工程未出现腐败”是奥组委的政绩之一,奥组委非常想谈自身的防腐经验,非常想与社会分享这可贵的制度遗产,可媒体和公众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至今只有一个记者向其问起这个问题,说明了这个话题冷的程度。大家都去关心当时一些决策内幕和运作花絮了,奥运的防腐经验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腐败丑闻频频曝出的语境中,涉及成百上千亿资金的奥运未审计出腐败问题,这简单就是一个奇迹了,创造了奇迹的“奥运防腐经验”应该极有新闻价值了,可为何舆论和媒体的关注度如何之低呢?

  是公众对反腐产生审丑疲劳了吗?疲劳可能有一点,反腐败反了这么多年,抓了这么多大贪小贪,落马高官的层级也越来越高——可这似乎并未有效遏制住腐败,大贪小贪依然前赴后继,而且腐败情节惊人地相似。腐败丑闻间歇性爆发,无数的制度试错后始终未找到根治腐败之法,似乎某些领域还愈演愈烈、越反越腐,这样的现实不断耗散着公民对反腐败的热情。反腐激情和义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断消退,以至于对任何关于防腐的话题提不起兴趣了。不少地方所宣扬过的所谓“防腐经验”,最终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击溃,被证明为根本防不了腐败,于是公众就对那些“防腐经验”本能地嗤之以鼻了。

  但是,对“奥运防腐经验”的冷漠,还有其他关键原因。

  首先,公众肯定明白所谓的“奥运防腐经验”,肯定没有什么新意,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创新,不过尊重了一些反腐防腐常识而已。从魏纪中的介绍来看,事实确实如此,没什么新鲜的制度。比如魏纪中所津津乐道的“作决策的人绝不参与谈判”经验,不过就是“不能既踢球又当裁判”这个防腐常识的通俗表达和现实体现而已,决策者参与谈判很容易滋生腐败,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还有“一顿工作餐也要打报告”,其实就是严格的财政预算硬约束,这也是很老的防腐经验。这一点,甚至连魏纪中自己都承认,防腐“不是制度问题而是执行问题”: 奥组委采用的所有办法都不是什么新招术,而是来自于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既然仅仅是执行既有制度,毫无新意,所谓的“奥运防腐经验”就很难引人注意了。

  公众冷对“奥运防腐经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意识到奥运防腐在制度上的不可复制性。首先,奥运是一个特殊的工程和事件,北京奥运承载着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是中国30年改革的成果展示,举世瞩目世界关注,政府一定会尽可能地避免奥运出现腐败问题,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到国家形象和政府声誉——所以成功申办奥运之初就有了“阳光奥运”的承诺,这是其他事务很难复制的。为了完成这种目标,政府会投入很大的监察和审计资源到防腐上来,集中资源保障奥运的干净,集中力量关注一件事,这种资源集中在制度上也是很难复制的。最后,奥运特别的外部监督,一是国际奥委会的审计,国际奥委会的审计一开始就介入,这是奥运会一贯的传统;二是国内外媒体无微不至的外部监督,戴着放大镜监督着奥委会,这种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也是很难复制的。

  因为内心将奥运的防腐奇迹当作一个特殊的个案看待,许多特别措施很难复制到其他事务上,所以公众才对“奥运防腐经验”缺乏兴趣。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