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择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教育问题既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可集中归纳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教育造假四大方面。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近来备受关注的择校费问题、奥数热问题、高考加分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等问题都反映了教育公平的问题。此外,城乡间教育差距问题、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教育差距问题、贫困生接受教育问题、城市第三类人群子女如何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也都属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范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并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发展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本文中,公考研究中心的专家将专门为考生解读择校问题。
一、择校原因
那么,为什么择校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屡禁不止呢?专家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是择校的首要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机会。二是教育政策的推动。如上世纪50年代产生、80年代强化的重点学校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择校收费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转制学校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择校风。三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长期的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富裕地区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以及强校与弱校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四是办学体制上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以县区政府投入为主,但县级财政往往缺乏经费。而择校费由此成为各区教育局与学校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办一所好的学校也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之一。五是高考指挥棒和就业压力也被认为是家长被迫择校的重要原因。对学生来说,选择好的中小学才能进好的大学,而好的大学意味着好工作,择校问题的实质上也是择业问题。
二、对策建议
解决择校问题,主要可从缩小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加强教师交流、增加投入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在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推进中小学布局规划与调整。加大整合撤并力度。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改革学校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各地可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第二,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师资均衡配置方面考生可以考虑下面的措施: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确保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和素质。足额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严格掌握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资格,改革和完善选拔任用办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三,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切实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利用公共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全面实行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初中电脑派位或对口入学。禁止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择校”行为和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班,不得擅设实验班。
第四,在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师资的管理模式。推动教师在校际、区域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并逐步扩大轮岗范围和提高轮岗比例。建立和完善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
第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管理,确保学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设立教育财政专户,封闭运作,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