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在安徽省宣城市,当地个别民营企业借安排残疾人就业之名,骗取国家巨额退税。文中提到了生信铝业一年在一位并不上班的残疾员工身上只需付出8000元,就可以得到32000元的退税回报。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激励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从2007年7月开始实施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税务机关将按实际安置人数,给予退税、减税方面的优惠,可以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但税务机关在贯彻执行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企业在钻税收的空子,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漏缴税款,另外一些企业在执行优惠政策时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此,笔者建议一是税务部门要尽快建立日常信息传递核对制度,建立联网的残疾人就业情况查询系统,要切实履行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执法检查,促进扶持贫困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二是采取其他形式与税务等部门建立残疾人就业通报查询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监控,确保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三是不定期地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各种弄虚作假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别进行处罚,彻底摧掉借吸纳残疾员工发财的那些商贩,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让国家的税收不再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