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天灾,又一次令全世界战栗的自然呼啸,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严重受损或倒塌,交通通讯中断,人员伤亡情况至今难以统计。海地总理对媒体说,地震造成的最终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万”。
海地地震中,8名中国维和人员被埋,其他人安全。但是,即使没有中国国籍公民或华侨华人遭遇灾难,我们也理当保持对海地地震的高度关注,并且随时伸出援手。这是与灾情的惨烈、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以及在此背景下人心的激荡震撼、人们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和集体情感大爆发的特殊社会氛围分不开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真实反映出在当下国际一体化趋势下,“地球村”已经不再是概念,世界各国各民族正在逐渐形成更为紧密的情感纽带和社会经济纽带,套用一个经济学名词来说就是:某个山谷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都会给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地区带来巨大震动。海地地震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也是对整个世界的一次巨大震撼。
事实上,海地民众正在遭遇的苦痛与悲伤,也是两年前中国人曾经经历的巨大创伤。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无数同胞眼睁睁看着家园毁于肆虐的自然灾害,国人听闻父老乡亲绝望的哭号响彻耳边,滚动播出的新闻报道将我们的视线和思绪,一次次不可抑制带向那撕心裂肺的灾难现场,带向那寄寓着全部思念和哀愁的遥远土地。正是从那一刻起,举国上下激发起空前的互助投入热情,不仅政府和公共部门持续保持着高速运转的态势,以守土有责的应急机制,组成对抗灾情的主导力量;民间和社会的公民意识也被极大激发,众多企业纷纷以勇于负责的公民姿态出现在赈济救灾的现场,无数的民众也当仁不让,以细致绵密的关怀和感同身受的行动,彰显出了坚守友爱价值、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现代公民意识。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也曾经获得过来自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的爱心救助,尤其是那些世界各国人民自发捐赠的物资和嘘寒问暖的问候,让我们爱心升腾、温情顿生。
现在,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情怀的时刻。将爱心奉献给海地人民,用行动告慰海地人民,那些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才是击退伤痛的真正力量。这种付出,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资的援助,也同样来自我们对每一个海地人民的关注,或者说,是对人本身命运的关注。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我有关”是兼济天下的大仁大爱,是共同担当的大仁大爱。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公共精神必须包含这种大仁大爱,一个公民社会的集体行动必须实践这种大仁大爱。如此,社会才能流淌人性的道义,才能舒张人性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的时刻,需要履行我们的责任,用美好的人性铸就“中国品牌”,让国际社会刷新对于中国的认识——— 在大难面前,中国社会焕发出一种不同于平常的精神气质和国民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