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时,拿了份《南方都市报》翻,在第二版就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一元吃饱吃好,这才叫坚挺》———果然又是批评公务员的。身为普通公务员中的一员,我和周围的同事也对体制中的腐败现象以及种种陋规常怀不满,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公民所应有的一种很平常的情绪。但媒体在揭露一些公务员群体黑暗面所用的笔调,却常常让笔者觉得是“被公务员”了。
想说的是,公务员作为一个外人眼中的“强势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公务员也分三六九等,公务员之间也存在巨大的贫富差异,公务员也有父母妻儿,公务员从政府大门走出来,也仅仅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公民。但是,媒体在肆意批评的时候,考虑到公务员中的差异及其公民属性了吗?
文章第一句倒还好,“听说有些地方的公务员施行‘一元就餐’……离‘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仅有半步之遥了”,但紧接着便来了一句“虽然是公务员群体‘提前跨入’”———我倒想问了,这“有些地方”的公务员,怎么就变成“公务员群体”了呢?文章又说食堂办得最好的还是政府机关——— 请问,你说的是哪部分政府机关呢?笔者所在的单位食堂,每天只提供中午一餐,五块钱的饭菜,说是有补贴,但起码有一半的人宁愿选择去路边吃五块钱没有补贴的盒饭或者自己回家吃,剩下那些在食堂吃的,很多也是为了图省事。说实话,我还真羡慕那“有些地方的公务员”。
在笔者看来,对于公务员吃饭问题,文章所称的“小题大做”是必要的,对政府开支透明化的追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拜托你不要随意地说出“进入公务员队伍,就能吃到一元钱的超值工作餐”,这太让人惭愧了,太不把我们这些吃不上一元套餐单位的公务员当公务员了。就像几年前在南都上看到某篇报道说有能力买第二套房的大部分是公务员的言论一样,对于我所熟识的众多工作七八年还付不起房子首期的公务员,只能说他们是“被公务员”了。
媒体有责任监督政府运作,推进政治清明,但同样也有责任去培育一个理性、公正、包容的阅读群体,而非“舆论暴民”,这应是一个有良心的正义的媒体的一种历史担当吧。作为个人,我希望不要再“被公务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