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今年“两会”花500多万元给750多名代表、委员人手发放一台笔记本电脑,理由是要开一次“低碳会议”。针对网友“打着环保旗号的腐败”的质疑,海淀区的解释是,给代表、委员发电脑,既能节约纸张,体现“低碳”意识,又能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作用。
不可否认,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确实能够起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作用,但前提必须有为老百姓服务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从目前电脑普及与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不外乎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单位配备了电脑,或者家庭已购买了电脑,没有必要再额外投资为他们配备新的电脑;二是单位没有配备电脑,或者家庭也没有购买电脑,当事人不会操作和使用,给他们配备电脑很有可能是一种摆设或者浪费。
事实也是如此,从目前政府机关配备电脑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电脑的配备率相当高,但是,电脑的利用率并不高,许多电脑并没有真正被用于为老百姓办事,有的变相成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私人“玩物”,还有的电脑还会害死人,比如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偷菜门”。
而从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配备电脑一事中,另一种情形也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就是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的公车问题。众所周知,党政机关配备公车,名义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公车不仅没有成为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推手,反而成了腐败的代名词,超标准购车、公车私用、官僚主义等现象屡禁不止。
现在,北京海淀区在“两会”上给代表配备了电脑,此口子一开,就让其他政府或者部门找到了配备电脑的理由。其实,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能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关键不在“装备”的改善,而在于能不能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呼声。有些代表、委员尽管物质条件很优厚,各种装备很齐全,但是,这种装备和条件,反而成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篱笆墙”,隔断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正如去年9月份,薄熙来在重庆市的一次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讯水平越来越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
话说回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当增加“两会”的投入,改善一下代表、委员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给每位代表、委员发电脑的做法,确实有点超前了。而将此举与“低碳”、节约挂起钩来,不仅牵强,而且有点可笑。一次“两会”所需要的纸张消耗,能比人手配备一台电脑高很多吗?如果发电脑就是“低碳”,那么,再给每位代表、委员发一辆小排量汽车,是否就“节能”了?每人发一辆纯电动汽车是不是更“低碳”了?
所以,此类“为低碳发电脑”之风不可长,而且还要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