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申论备考:申论复习考试应该弄懂的六个问题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0-01-13 00:00

    申论作为一种新型考试方式,已在全国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普遍运用,作为参加考试的考生目前对这种考试方式还没有弄懂。
 
    专家认为,作为一名考生应该弄清六个问题即:申论是什么、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的怎么样、怎么办?

  一、申论是什么(申论定义)

  申论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二、为什么考(考试目的)

  申论考试总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选拔人才要注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审评。申论考试具体目的的通过一定形式检测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能力;检测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

  三、考什么(考试题材)

  申论考试题材归纳为三点: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考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材分析

  2000年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纠纷的问题

  2001年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2002年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

  2003年“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我国的农业问题

  2006年“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问题

  2007年“土地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2005年、2006年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材精选

  申论考试材料一般都为当年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了命题人的命题趋势。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6--2007年地方及中央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06年6月,北京,文化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广东,手机垃圾短信问题;山西、四川,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问题。

  06年5月,山东:通过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保护制度切入社会主义荣辱观。

  06年4月,吉林:通过户籍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直指户籍制度的弊端,引出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06年4月,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6年4月,上海: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实习制度。

  06年4月,安徽:高校滥收费问题。

  06年4月,重庆:高校滥排名问题。

  06年4月,新疆:地条钢(利用废铁炼制的)大批量非法生产,并被广泛使用到一些工程项目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06年4月,天津:节约型社会问题。其中的"节约"一是指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06年3月,江苏:国人热心过洋节冷落传统节日,提出将传统节日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

  06年1月,江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06年1月,福建:我国自愿服务的现状及趋势。

  06年1月,浙江:通过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等,"不公平"问题非常严重,切入"公平与效率"问题。

  06年1月,黑龙江:城市垃圾处理、收费问题。

  05年12月,北京: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05年6月,北京:建设节约型奥运问题。

  05年4月,上海:透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过程,体现了还权于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能力。

  05年1月,江西:潘阳湖湿地保护问题。

  05年1月,浙江:政府急需从"无为而治"转变为"有为政府"。

  07年1月,北京:价格听证问题

  四、怎么考(考试题型)

  纵观八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进行的。

  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型分析

  1、概括材料

  (1)概述内容。2001年有条理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006年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2)抽象概括。2000年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5年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2006年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

  (3)通过其他形式考查概括能力。

  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提出对策

  (1)提出对策方案。2000年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方案;2001年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对策的有效性分析。2005年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

  (3)通过应用文形式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3、论证表述

  (1)议论文。2000年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001年根据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02年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

  (2)公文式申论文章:2003年①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②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五、考的怎么样(原因分析)

  纵观七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分数普遍较低。分析申论考试分数低的原因有:第一,对申论考试性质、目的、题型、形式没有正确理解;第二,没有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思维、解题方法;第三,对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关注、记忆不够;第四,答题方法不当。不会读资料或寻资料读的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第五,教材、复习资料影响。申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探索、发育阶段,对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解题规律及模式尚未形成,申论考试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时效性。市面上出版的教材、模拟题内容比较抽象、陈旧,举的例子也都前几年的,线索也是围绕三段式展开的;对申论解题思维方法介绍很少,教材、模拟题内容可操作性差。由于教材、模拟题的原因,给同学们学习带来了障碍,想学习思维方法无处可学,想模拟新题型找不到复习资料。

  六、怎么办(复习方法)

  针对以上原因,要采取适当的复习方法。

  第一,是要掌握申论解题思维方法,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解题规律及模式。

  本人近年来,着眼申论解题思维方法的研究,研究了13种解题思维方法。其中通用思维方法7种,包括:四步分析法、六步探问法、信息交合法、"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问题探究法、诊断分析法、线索法、情景感觉法;专用思维方法6种,包括:资料阅读剪辑法、主题上升法、措施对策有效性分析法、理论观点引用法、原因探究法、文体应用模型法。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在全国申论学术研究中尚属首创,学习和掌握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后能大大的提高考试成绩。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在今后金路公务员考试辅导中,将会传授给大家。

  第二,注重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的关注,尤其是考试前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例。

  理论热点是指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目前主要理论热点主要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理论不会直接考,但是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必考的,另外重大理论是分析、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工具。

  改革难点是指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当前改革难点有: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业等。

  社会焦点是指一个时期(阶段)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应引起党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目前的社会焦点比较多,主要有:八荣八耻〈义利、诚信、公共秩序职业道德〉;环境污染(松花江水质污染)、商业贿赂(医疗“红包”、采购回扣);个人所得税调整;教育改革(教育乱收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医疗改革(医疗乱收费、药价虚高、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房价(经济适用房)控制;能源(石油)价格调控;药品安全(“哈二”假药案、“欣弗”事件);校园安全;重大安全事故(矿难);人文奥运;文化遗产保护(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无极事件)、问责制(国家环保局局长辞职)、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政府公信力(牙防组织案、“3、15”信得过产品、宝马彩票案)、重走长征路、《2006感动中国》等。

  第三.要养成读时事评论的习惯。如:社论,形势、事件(人物)述评。

  第四,教材要选最新编著和出版的,作模拟题要选提问方式新颖和有文体应用范文的。

  第五,要总结研究命题规律。围绕考察七种能力命题还有哪些形式没考要认真总结。比如:分析能力没有单独命题过,下次考试会不会单独考原因分析;文体写作能力还有时事评论、通报、动员报告、请示报告等没有考过,下次考试会不会考;时事政治运用能力(重大活动、重要政策的意义。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大意义、开展节约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行政管理能力(活动组织方法、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经验教训总结等)是最新提出来的会不会在这方面命题。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