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如何从新闻中发现申论的奥秘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0-02-08 00:00

    写作背景:申论从2000年开始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以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申论研究在中国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申论研究成果依然极为匮乏。拙论《如何应对<申论>考试》2002年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年1期全文复印,这是人大复印资料迄今为止复印的唯一一篇申论研究论文。该文随后被200多家网站转贴(多数都未署名,或对标题加以了更改)。网上读者对该文鲜明的指导性给予了高度肯定。近年来,我结合个人丰富的培训经验和阅卷经验,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编著《申论学》已于2005年7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得到考生的广泛欢迎。本文将就申论写作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做一论述,以求能给读者提供切实的指导。
  
    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申论是动词,也是名词。作为一种应答方式时它是表示申论这个动作。作为一种应答结果时是指写在纸上的议论文。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申论在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般是40%),但申论全是主观题,其命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申论答题要求,给定材料,申论要求。其申论要求的基本模式为: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括全面、简要。2、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中所反映问题的对策,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3、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对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论证。要求:(1)简要分析原因、影响,重在论述具体对策。(2)观点鲜明,论证有力。(3)层次清楚,条理分明。(4)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工整。
  
    应答申论,其实则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也就是说,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时的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措施等的一种行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选拔能胜任行政机关工作的人才,为了检验考生是否具有行政工作能力,需要通过考试来评价。申论考试是通过笔试来检测考生“纸上谈兵”之能力,也即“通过参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练、加工,测试其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其实践操作能力,则通过面试来进行辅助性检测。

  如此,考生在应答申论时,除了时间、地点、身份等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外,其立场、观点、心理等与在职公务员处理国家事务时都要力求相近或相同。这种心理趋同性将直接迅速地反映在考生答题的水平上。所以,考生向公务员的心理趋同是申论考试的内在要求。

  基于心理趋同这个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其实现时间的漫长性,与申论应考准备的仓促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捷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三年多的研究中,我逐渐从阅读报纸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申论写作可以就近地从新闻报道中吸取宝贵养料,考生其实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读报来实现提高申论应考水平这个目的的。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摸索和思考,并通过实践来证明的。认识这个道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源于我对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宜宾日报等党报头版新闻的高度关注,那时我的认识是,这些新闻报道是一国、一省、一市最重要的新闻,不容错过;其制作者群体是最优秀的媒介人群,值得信赖。第二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我逐渐发现,头版报道的内容多数都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会议讲话、工作情况,其针对的通常是各级各地带有普遍性的事件。其新闻报道的主体内容通常都是由问题与对策组成的,并且多数是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或论述的。第三阶段,在研究申论应考过程中,我发现,会议讲话报道和工作情况报道中除去新闻这个形式外的其他内容,是符合申论要求的文字。工作情况报道的问题与对策两部分分别对应申论要求的概括问题与提出对策,而新闻报道引用的讲话内容则是申论进行论证的典范。

  揭开了新闻报道中隐含着申论内容的面纱后,下一步就要研究如何发现、整理、学习、借鉴这些申论内容。

  第一步,画圈。将党报,也就是各级党委机关报中的头版新闻中有条件隐含申论内容的新闻画圈。标题新闻、集纳新闻、短消息、单一性突发性事件报道、长篇通讯等不属于此列。从篇幅上讲,八百字到一千五百字的消息类新闻报道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对新闻缺乏了解的考生可关注其标志:在其标题下的正文开始有“本报讯”字样的讯头或“新华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字样的电头就是消息。请大家认真阅读此类新闻。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所称新闻报道均特指此类消息。

  第二步,显形。将新闻报道中的形式性内容进行剥离,露出申论的基本框架。首先,将新闻报道的标题进行分析,留下适合做申论标题的那栏标题做为标题。如领导讲话标题,号如式语言等。其次,将导语中介绍时间、地点、参与人物等的语句删去。再次,将新闻报道中的一些过场性语句删去。最后,将不是领导讲话内容或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事务管理方面的语句删掉。简言之,就是留下新闻报道中“是”申论的内容,删去“不是”申论的内容。这时候,申论的大体轮廓就比较清晰了。

  第三步,整理。将新闻报道中的申论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使其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首先,采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从新闻标题中抽取出申论标题。可以根据原标题反映的主要意思来拟,有时也可以照直引用原标题。其次,按照申论的行文要求,也就是逐层展开的要求,组织“是”申论的相关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事实上,新闻报道在引用时,通常都是按这样的方式来引用的,所以不会太费力。

  根据以上三步法做出来的申论,是典型的申论范例。发现这样一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当前的各种申论参考书中,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的申论研究论文中,鲜有发现申论写作与新闻报道的内在联系的,引用文学作品做申论范例的也不少,这是不符合申论的实际的。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申论的给定材料的基本要求也是真实,建基于相同要求之上的申论写作与新闻报道,“本是同根生”,其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那些引用文学作品做申论的基础材料的例子不可取。

  在发现寻找申论范例的捷径后,我们需要论证这条捷径的合法性。我认为,新闻报道中隐含申论有这样两个前提:

  第一,会议讲话报道、工作情况报道等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公务员工作实际。这其中存在一个双重视角的问题。一个视角是公务员看问题、提对策、进行论证的视角。这是内视角,它所看到的是是公务员以特定身份对待世界时的限定性视野,其本身就是一个申论过程。另一个视角是新闻记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公务行政情况的视角,这是外视角,它代表的新闻记者以“公众的眼睛”看公务员行政情况的开放性视野,其本身是一个报道过程。正如顾城的诗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第二,参加申论的考生,面临的是将身份恢复与材料还原的工作。可以认为,阅读以新闻报道为素材制作的申论试题上的给定材料时的考生,在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应答时,与公务员面对实际工作进行管理活动时的情况隔了三层。第一层隔膜是考生与新闻记者的隔膜,第二层隔膜是新闻记者与公务员的隔膜,第三层隔膜公务员与给定材料之间的隔膜。对于考生来说,必须透析个中奥秘,才能从隔了三层的地方回归到公务员处理现实事务的场景中去,准确地定位,正确地应答。

  根据经验,新闻报道中概括性表达问题的语句,一般在100字到150字。消息是以概括叙述和典型报道相结合的一种新闻体裁,对于问题的概括是其基本的写作要求。按照平时人们说话的速度每分钟120字到150字,概括问题应当在1分钟之内说完。而人们的阅读速度通常在每分钟300字左右,也就是概括问题的语句应当在半分钟之内看完。这是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及心理承受能力的。

  新闻报道中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对问题处理情况的报道,对应的是申论中的对策部分。当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面对现实问题时,如何进行职能划分、归口管理、采取恰当措施的,新闻报道都会告诉读者。考生应当从中发现针对特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一般思路,从而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加以借鉴。申论要求提出对策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新闻报道中的行政行为既是可行的,又是已经操作了的,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而,从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行政行为,就是很好的对策范例。

  当然,必须区分的是,工作情况报道的管理活动一般是实际中已经执行了的,具有已然性。而申论要求提出的对策是针对给定材料的,只具有可然性,不一定能执行。所以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就成为评价申论对策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申论阅卷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缺乏经验的考生提出的对策看似完美无缺,实则未必可以施行。申论考试之后,常有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而实则得分较低。这是实际工作要求的“实事求是”与考场上的“想当然办事”的不同后果。从报纸头版的新闻报道中学习申论的写作,是切合实际要求的一条路子。

  在新闻报道中的领导讲话,常常是重头新闻,因为除了党政一把手的重要讲话外,一般党政干部的讲话较少用新闻的形式予以较长篇幅地报道。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它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此前的公务员仅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这种边界的延展,将给申论考试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不同的机关,其思想观念、行文风格、表达方式、常用词语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对此,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在专业门类考试中尽可能按本门类职业要求进行申论写作。一是在统一考试中都按行政机关工作要求进行申论写作。后者与此前进行的考试对申论的要求一致。前者还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择定,考生要慎重抉择,这还是申论考试中的新情况,国家暂无相关规定或要求,需要假以时日再行论说。

  那种篇幅在1500字左右的新闻报道,其中的领导讲话部分,按前边提及的方式进行整理后,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申论范文。一是范文字数适宜,经整理过后其字数大概在1200字左右。二是范文是由较长的领导讲话浓缩而成。无现场讲话之冗长而有申论典范之简洁。三是范文虽然语句浓缩但框架仍存。可谓去其繁琐而有其精要。将这些整理出来的申论范例进行认真阅读、仔细揣摸、深刻领会、着意模仿,努力实现自己写作的申论文章与从新闻报道中改编出来的文章“从形似到神似”,在考试过程中必将取得极好的效果。

  如果考生在考前懂得申论写作与新闻报道这种关联性,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本文介绍的办法,我想在从报考到笔试相隔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考生应对申论考试的水平是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的。读报的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但多数时候我们是把报纸看了就完事,没有把报纸当作一种资源来利用。明白了本文所说的道理,申论将不再是一件难事,因为申论是应用型考试,但其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所以,与其苦苦思索,不如读报有益。但愿本文能给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务实的指导,也能给广大新闻工作一些激励。我希望让广大的记者和编辑知道,他们的工作是有益的:传承文明,沟通你我。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