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的基本情况
(一)创新型创业的定义与特征
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引导新市场的开发和形成,通过培育市场来营造商机,可以分为技术驱动型创业和创意驱动型创业。技术驱动型创业是指,创业者以自己拥有的专业特长或已有技术成果为核心竞争力来进行的创业活动。创业者具备某一专业(技术)特长,或研制成功一项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发现潜在市场或利润空间,将拥有的专长或技术发明发展成新创企业,并成功推向市场。也可以说,技术驱动型创业是创造市场价值的机会型创业,但难点在于组织创新,风险投资对其的支持非常重要。创意驱动型创业是指,创业者根据全新的运营理念或创新构想,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的创业活动。此类创业模式是所有创业模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类,但是一旦成功将拥有先发者优势。如果在创业过程中相关互补性资源迅速跟进,可以成为新辟市场的领导者,拥有标准和价格制定权。此类创业需要创业者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旺盛的创业欲望,善于洞察商业机会并敢于冒险,是一种开创性价值创造型创业。
新的历史时期,大量创业实践表明,创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生产技术和产品本身,更为重要的在于创业者能否突破传统思维限制,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战略,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型创业越来越重要,并表现出三大重要特征:
一是创新型创业以满足和开辟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顾客需求是任何创新和创业活动的根本要求和动力,没有需求的创新和创业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创新型创业活动,一方面可以从当前市场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为顾客提供质量更高、性能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知识经济拓展了工业经济时代人类需求的范围,新的需求不断衍生,创新型创业的一条重要实现途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需求。
二是创新型创业强调不断创新,善于把握和利用机会。创新型创业与传统创业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创新,正因为创新,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更高,具有更大的市场成长性。但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的优势会不断诞生、不断升级换代。所以,通过创新型创业实现事业的不断壮大,必须不断跨越已有的范式,转换思维模式,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各个维度的变迁机会。
三是创新型创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更要特别关注非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变迁。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业态不断诞生,这些新的业态的诞生不仅仅来自于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创造的新的需求更为关键。新的需求可能来自于已有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创新型创业成功要求创业者具有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实现开辟全新的"蓝海"的梦想。
(二)我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的现状
我省创新型创业主体主要集中在“151人才”与海外留学人员这两大群体中。
(三)我省创业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推进高层次创新型创业,对浙江创业环境的相对劣势进行分析无疑更具针对性和重要性。根据调研,目前我省创新型创业还存在着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1、金融支持不足。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甚至好的项目,但缺乏资金,是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普遍问题。通过对我省留学生创业园的调研,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政府助创资金量偏少、作用单一。全省各留创园纷纷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基金,各部门为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提供科技经费,这些都为我省留学人员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我省资助留学人员创业的资金总量还是偏少,主要表现为资助率低、资助额小。除了助创资金量偏少外,政府助创资金作用发挥的单一性也较为突出。目前,政府助创资金以无偿资助为主,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投资、引导等多种作用,来产出、吸引更多的资金资助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二是融资担保、风险投资促成较困难。目前园区纷纷组建起创业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引入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但是结果往往是谈而不做,议而不决,鲜有成功例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担保或风投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对项目的技术、市场和竞争力等看法不尽一致所造成。三是民营资本对接渠道尚未真正建立。浙江民间资金积累日益可观,到20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233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据人民银行杭州支行2002年的调查,初步估计,两三年内浙江可以形成超过8000亿元的民间资金,这些资金除了必要的消费储备和预期保障外,不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出路。但是从目前民营资本与留学人员企业结合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一是民营资本与留学人员企业的对接渠道尚未真正建立,沟通平台尚未具有经常性;二是存在着与融资担保、风险投资同样的问题,就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民营资本很难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把握。
2、人才、科技支撑不足。高层次创业的核心在人才。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坚实支撑。从五省市科技人力资源比较来看,2007年浙江科技人力资源的监测值为59.43,低于上海80.66,略高于广东的58.94、江苏的58.29以及山东的58.17,在这五省市中排名第二,但全国排名为12位,反映出浙江省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偏少,虽然这与我省原来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有关系,但是创新人才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创新活动深度不够,工艺流程改进速度较慢、产品附加值低等。在五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比较中可以看到,浙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监测值为28.91,大大低于上海的63.38,与广东、江苏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也说明,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人才和科技的瓶颈制约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提高。
3、研究转移开发不足。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是提高企业创新型创业能力的捷径,创业创新迫切需要完善的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的提供支撑。创新服务中介能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迅速、合理地评估和选择正处于转化过程的产品或项目,并指导企业制定或调整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创新服务还能辐射到整个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服务中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从整体看,我省创新中介服务人才缺乏已成为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2003年底,我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000家左右,取得从业资格的技术经纪人仅1100多人,技术合同仲裁员85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300多人。创新中介服务人才作为一支独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组织经营模式不够成熟、行为不够规范、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手段颇为落后,所提供的服务大多仅现于“牵线搭桥”式的信息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这样的一支人才队伍与全省几十万家企业创新服务需求相比显然是存在巨大差距。
根据省科技厅的《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调查表分析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科技中介机构中,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还是较高的,有八成以上的中介机构其科技人员的比重都达到了50%,其中有半数以上的机构科技人员占到了3/4以上。在从业人员中高级科技人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机构的高级人才比重在比例在25%到50%之间。但在人才方面矛盾问题还是非常突出。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机构认为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其中又以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最为突出。另外,也有一定机构反映在中介业务培训方面开展得不够。
总之,我省中介服务业人才队伍比较薄弱,发展缓慢,尤其是围绕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的创新中介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创新的需求、人才专业化程度很不够高。人才的缺乏又是导致目前中介机构发展普遍状况不佳,服务层次低的重要原因。创新中介服务人才短缺是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新技术选择投标、职员技术培训、产品包销合同签订、经营战略的咨询、风险投资项目管理、技术转移、科技评估、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等技术服务方面,非常紧缺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这已成为当前制约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政府没有根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实施意见、优惠政策、奖惩制度等激励机制、配套措施跟不上,有些政策条款不具可操作性,导致政策无法落实,形同虚设,因而制约了产学研合作软环境的形成。虽然颁发了《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浙江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条例和纲要,实施了一些产学研合作项目,但是执行力度还不够大,产学研合作不够广泛,项目合作质量不高。这些现象产生的主因是实施意识不强,未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主要议程,说的多做的少,检查落实少,影响了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共识。政府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的组织和调节作用也不突出,没有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对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调节、督促检查,从表4.3和表4.4可以看出,只有6.2%的企业、12.5%的高校和0%的科研院所认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来之于政府的政策,显然浙江政府在促进区域产学研结合方面并不令人满意。
二、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的对策
从当前我省创新型创业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来看,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人才、资金与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下面拟从创新人才培养、融资体系建设以及创业环境优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推进我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以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步伐,以人才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是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最主要的途径。要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大力培养我省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1、深化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以人才工程为龙头,健全完善分层次、多渠道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领军人才,一批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技术带头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骨干。
2、建议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团队521工程”。也就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我省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精神,拟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打造一批不同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第一层次:50个瞄准国际同行先进水平,自主品牌敢于和世界同行业顶尖企业展开竞争,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第二层次:打造200个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能和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在一部分技术或产品上展开竞争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第三层次:打造1000个瞄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并能和世界同行业企业及国内顶尖企业展开竞争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在全省重点企业打造1250个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全省各行各业得到大面积的覆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并逐步走向世界。
3、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开发工程。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加快集聚造就一批既富有前沿战略眼光、又具有统驭协调能力,能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潮流的、分布于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领军人才,是实现现代服务业强省的关键所在。该工程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构建服务业领域企业家培训机制。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机制度创新,比机制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素质。因此,构建企业家培训机制,培育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具有现代知识结构、善于管理现代企业和组织创新的企业家,提高浙江企业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
4、实施“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在学习中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要以继续教育为抓手,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和新信息,对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进行补充、教育、拓展、提高,培养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要积极构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网络体系和人才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继续教育平台。
5、加快实施“浙(香)港人才培训合作工程”。在合作中拓展人才的国际视野。逐步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培养对象以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业人才为主,进一步扩大人才培训合作范围,争取与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展培训合作,使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到境外、国外深造,以更加开放、更为开阔的视野,高起点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6、加快培训资源整合。省、市、县(区)和各行业适应各类企业基础性培训需求,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优势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同时要促进培训资源的横向合作,拓展与国内高校、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空间,建立紧密的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改革创新,制定政策,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面向一线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1、深化体制改革。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制定出台经营性、服务性事业单位改制的优惠政策,将大量由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半垄断的经营性、生产性服务业推向市场,彻底切断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利益关联,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破除部门垄断,积极推进中介服务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真正建立起管办分离的新体制,促进和培育中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壮大。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增长点。要消除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打破身份界限,缩小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在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疏通机关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流动的渠道,促进高层次人才从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2、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开,建立评价与聘任双重激励机制。调整评审条件,突出能力、业绩要求,将科技成果奖励、发明专利、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实绩作为主要的评审条件,淡化学历、资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评价方法,强调社会认同,业内认可,提高职称工作的权威性。
3、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制定看得见、摸得着、有明显成功预期的有利政策,激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创新,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投身到企业和服务业去创新创业。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高薪聘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各类人才兼职从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工作。
4、完善奖励制度。设立奖励资金,理顺奖励职能,整合奖励资源,建立规范权威的奖励制度,重奖作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以载体建设为依托,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以自主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人事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1、加快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00家和省级试点博士后工作站42家。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的不只是一个博士后,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创新团队。从已有设站单位的反映来看,博士后工作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如万向集团引进的博士后,实际上是带动了整个电动汽车高新绿色环保的产业。杭齿轮前几年引进的博士后从事船用大型齿轮箱研究,这几年通过产业化,产品供不应求,在当前比较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利润连续几年翻番。人民电器集团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科技人才,研究智能变频启动技术、电力自动化控制、高效能精度脱扣器和高效节能电器技术等,使相应的低压电器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加。实践证明,这是产学研结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人才载体,我们要继续把这个载体做大做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省里试点的名义尽可能多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站,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覆盖面,使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
2、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鼓励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并提供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从我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情况来看,引进一名高层次留学人员来园区创业,往往能支撑起一个高新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如宁波保税区的留创园就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大批新兴产业。因此,对留创园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之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一片乐土,成为浙江产业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在继续鼓励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留学生创业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拟在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专门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留学生创业园。初步设想在杭州、宁波等地各建几幢设施齐全、服务一流的大楼,根据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高端留学人才,进驻园区创办现代服务企业,并在人才、技术、金融、税收、住房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为园区内的现代服务企业营造优质环境,使之做大做强,力争和世界现代服务业的链条联起来。
3、可参照日本静冈县的做法,创办浙江前沿战略产业创成学院,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其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战略产业,培养新世纪技术与经营管理双核型高级人才。从“人才引领产业”的新理念出发,实现战略性产业高端人才开发培养位置的前移。由政府牵头,依托全省高新科技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联合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教学资源,创办“战略产业创成学院”。学院面向全省未来战略性产业的培育,招收已具备一定技术研发水平的创新人才入院学习。学院对学员实施前沿产业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双重培养任务,培育内容集人才技术学习提高、技术研发、创业辅导、产业孵化于一体,着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创业家,以前沿高层次产业人才的培养,引领、开拓我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4、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企业服务工作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高校用人制度。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浙创新创业的,其人事关系可放在高校高层次人才企业服务工作站,享受高校事业单位人员的相关待遇,其主要工作是根据其专长,直接面向企业创新创业,使之成为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蓄水池”。条件成熟后,根据本人意愿,其关系可直接转到企业。
5、加快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科技创业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把浙江打造成全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先行区。
(四)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建立健全创业融资体系
1、建立政府导向的多渠道创业资本来源。一是继续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孵化器组建创业投资公司,可以在每个高科技园区设立1—2个创业投资公司。先由园区治理机构成立官办的创业投资公司,资金源由园区内新增税收部分和园区内的企业集资入股组成,负责园区高科技产业化的企业投资,并吸引其他资金到园区来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或其他创业投资公司到园区来进行创业投资活动。二是要发挥大企业集团在创业投资中的作用,从而把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创业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要发展创业投资的中介组织。在对现有各类中介机构重新定位和分工基础上,构成高效便利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的服务支撑体系和网络。
2、构建适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在浙创业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针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融通资金方面所存在的实际困难,应进一步完善适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的金融体系建设。一是要提倡公平信贷,消除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平等待遇。二是要大力发展合作金融,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门的信贷服务,通过设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金、风险基金来达到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目的。三是要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创业提供科技创业评估、经营治理、经济信息、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理财服务、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以及实务培训等多种金融服务。四是要完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针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担保难而引起的信贷难,要完善贷款的担保机制和抵押机制。五是要为优秀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开辟直接融资通道。
3、建立创业投资的激励与补偿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时期,不仅面临技术上的风险,而且还有市场、治理等方面的风险,从而使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高于常规项目的投资。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降低创业投资的风险,也就必须完善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为此,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和补偿措施,以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的发展。
4、完善资本借贷机制。当前应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对发展后劲强,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列入“重点支持”序列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技术改造项目贴息;二是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与扩展。积极尝试 企业的技术、专利或诚信作为担保,或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之间通过资本联合形式组成担保公司,或由科技园区或通过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协调,将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起来,组成互助担保公司,以方便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发展风险投资中介公司,鼓励境外风险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以上两种方式既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方式,更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之策;三是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抵押条件。要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答应其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四是可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经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逐步开放和疏通民间资金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渠道,凡是能够对外开放的风险投资领域,对民间资金一视同仁地开放;五是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建议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
5、加快实施金融扶持战略。一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完善,风险投资“出入口”不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手中的一些有前景、同时也具有风险性的高科技项目不能获得风险基金的投入。建议放开风险投资市场,鼓励投资公司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对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投资公司给予在吸收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优惠政策。同时,也应当鼓励国有银行向广大的科技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基金,或是以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参股。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民间合伙组织,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政府可以在风险基金中参股但不要直接操作和控制基金的运作。二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基金的扶持机制既要有深度,向具有领先水平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倾斜;又要有广度,扶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与此同时,要建立科技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设计方案,制定治理办法;担保机构不应是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公开操作,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确定项目,防止行政干预;担保对象应该为科技企业,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有产品、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要加大担保力度;对于担保风险,应该由担保机构、银行、科技企业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