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向农民工敞开大门 专家称“三门干部”比例已太高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11-03-01 00:01

    编者按: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接受媒体专访,强调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并将逐步建立从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这一表态迅速被舆论解读为中央和省级机关将不再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许多新公务员的“家门—校门—机关门”就业路线将发生重要变化。强调公务员的“基层导向”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发生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仅有4平方米的空间里,赵永强细心地经营着生活。纸盒里整齐码放着两包泡面、几个水果,书桌上堆起一摞高高的书法字帖。墙上的一幅字格外显眼:“为儿子向前冲”。

  他是一个上进的农民工,关注时事,酷爱读书,知道什么样的报纸一块五一份,也明白在北京这样的“人才高地”竞争激烈。3年来,赵永强拿下了大专文凭和三个工种的上岗证,换过数份工作,唯一不变的是向上的信念。

    近日,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即将拉开帷幕。在今年总计招考的9758个职位中,首次有了工人、农民的一席之地。相关数据显示,此次“国考”招收工人、农民的岗位共有14个,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62人。

  2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公开表示,下一步公务员制度改革重点之一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并将“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从优秀的工人、农民等一线生产人员中招录公务员,被称作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公务员改革举措”。

  面对这个利好消息,一向有机会从不落下的赵永强却退缩了。“没听说身边有朋友和同事报考。至少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等以后有实力了再说吧。”

  据了解,多年以来虽然《公务员法》并未将工人、农民排除在报考队伍之外,但在实际中,各部门在设置具体职位要求时,又在客观上将这一群体排除于“国考”之外。

  “比如对学历和户籍的限制就是很多工人、农民难以逾越的障碍。事实上,对于一个农业和制造业大国,公务员队伍构成中缺乏农民和工人是不合理的。”多年从事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时福茂律师说,“这一群体长期扎根社会基层,更了解民间实际状况。”

    “在往年的‘国考’中,大学生一直是报考队伍中的主力军。去年104万考生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到60%以上。录取人群中,大学生和基层公务人员也占了9成左右。”万学金路公务员职位指导首席顾问金戈说,“但是脱离实际的知识结构并不适应公务员工作的需求,是否‘接地气’应成为未来考核的重要标准。比如不久前的笔试中,多道涉及‘农二代’生存问题。但笔试后,在与学员交流时发现,因为对基层生活不了解,很多考生找不到下手的角度和方向。”

  事实上,吸纳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早有先例。“建国初期,当时除了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安置的军队复转干部外,主要是从产业工人、农民、社会知识青年中选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鸣政说。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也曾尝试从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县级以下职位进行试点,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职工中招录公务员。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次强调“基层导向”,除部分特殊职位,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比例上升至85%。

  “相对上百万的报考人数,和几千个职位,此次‘国考’为农民和工人提供的机会并不算多。但这无疑是一项积极的举措,至少为底层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了可能性,体现了社会竞争的合理化与公平性趋势。给了他们一个向上的梦想。”肖鸣政说。

  2006年,赵永强怀揣一本中专文凭,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大孟村走了出来。不和父母一样一辈子种地,是他的梦想。

  因为要学习、买书,打拼3年的赵永强不但没有积蓄,还欠了3万多元的债。现在,他每个月2000元的收入中,留给自己的零花钱只有250元。“钱主要花在吃饭和买书上了,身体好了才能工作。买书可以长知识,不能省的。”

  面对微薄的收入和肩上的债务,3年间,赵永强依旧拿下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专业的大专文凭。“明年就能拿下本科了。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等儿子长大了,我不想让他觉得爸爸是个退回原地的失败者。”赵永强说,“如果有机会报考公务员,我也许会试试。”

  “像赵永强这样从未放弃向上梦想的劳动者有很多。但是面对‘国考’敞开的大门,绝大多数的人还不知道这个‘利好消息’,更谈不上报考。”肖鸣政说,“还有一部分人即使知道了也没勇气报考,胆怯主要还是来自文化水平的限制。”

    据了解,目前《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者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者的文化程度由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本科可报职位的招考人数为11577人,占总人数的71.4%;大专可报职位的招考人数为2842人,占总人数的17.5%。

  “确实有部分岗位对报考条件没有明确要求,比如河南省国税局、长沙海关的部分职位等。但是要想让优秀的工人、农民有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还应该进一步放宽学历上的要求,否则报考公务员仍然是他们可望不可即的‘天花板’。”肖鸣政说,“针对农民、工人这一报考群体,可以效仿大学生‘村官’,尝试专设招录职位。”

  据了解,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108个职位专门面向定向考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既能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能报考其他职位。

  除此之外,肖鸣政还建议根据工人、农民的情况尝试推出特殊考录办法。比如考录时侧重经历、阅历、能力,而不是学历;针对不同的岗位需要,设计不同的考试形式与内容。如果仍然采用以文化水平为主的测试方式,这一群体很难脱颖而出。文化知识、政治理论肯定是他们的“短板”,而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又不能为他们加分。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仍有很大比例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基于这样的背景,让农民、工人加入这一队伍,也有利于使公务员队伍构成更加合理化。”肖鸣政说。

    对话 “基层导向”:不会制约应届生

    人物档案

    任文硕,中国人事科学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对话背景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说,下一步公务员制度改革重点之一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日前,就公务招考中“基层导向”的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任文硕。

    “基层导向”意在调整结构缺陷

    中国青年报:此次,人社部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的力度,具体政策背景是什么?

    任文硕:此次政策出台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进一步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及的“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逐年提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等关键问题,都体现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公务员招考中的“基层导向”。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在我国干部招录历史上,“从基层一线招录干部”已不是首次被提及。近年来,也有多个地方尝试从一线职工中招录公务员。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基层导向”变迁的脉络吗?

    任文硕:吸纳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早有先例。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需要大批人才,主要是从产业工人、农民、社会知识青年中选拔。1953年,中央专门发文,要求有关高校“大量招收革命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人及抽调一批在职干部入学,加以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对工人、农民考录公务员敞开大门。1995年,作为率先推行公务员制度试点的省份之一,吉林省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并明确规定农民可以报考,当年就有13位农民走上乡镇公务员岗位。同年,河北省也进行了破除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的试点,少量优秀工人、农民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1997年,浙江省首次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全省2万多人报考,59位农民被录取。同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农民报考乡镇国家公务员;2002年,山东省第二次宣布允许农民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2004年,山东省市级机关的大门也向农民敞开。2005年,安徽省也在招考公务员时打破报考人员的身份、地域限制。

    从2010年开始,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尝试从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县级以下职位进行试点,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职工中招录公务员。

    中国青年报:据统计,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国家公务员招录中,9758个职位中仅有14个岗位面向工人、农民报考者,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62人。有评论质疑工人、农民报考的实际意义,对此您怎么理解?

    任文硕:从基层招录公务员,为优秀的工人、农民拓展了发展的空间,让广大基层群众看到希望,由此工作上有了劲头,政治上有了奔头,这种方式有利于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优化公务员结构。对于工人、农民来说,这意味着将赋予他们更公平的择业权利,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和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目前这一政策尚在探索阶段,2010年国税、海关和铁路公安3个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向工人、农民提供11个县区级以下岗位,计划招收14人。最终有171名工人、农民报名,报名和录取比例约为12∶1,低于今年“国考”88∶1的平均竞争比例,通过资格审查的有62人。目前,工人、农民中符合招录条件的较少,此次招录工人、农民的11个岗位,全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些还要求本科以上,这和工人、农民这一群体的总体学历状况有一定差距。

    鉴于这一群体的考录工作刚刚开始,仍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适合这一特定群体的报考条件、岗位、录取标准等都有待完善。

    不会制约应届生

    中国青年报:有一项新政策是“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招聘公务员,考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不得少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目前这一比例达到多少?

    任文硕:近年来,由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要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带来了“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偏少的问题。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一线的越少,造成公务员队伍结构的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公务员主管部门正在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制度和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努力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使公务员队伍的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这一政策还为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2006年到2010年,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已由1/3提高到70%以上,2011年这个比例达到85%。

    中国青年报:您怎样理解公务员招录中“基层导向”给应届报考生带来的影响?

    任文硕: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逐年增加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录取比例,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广大考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一政策无形中也能起到一种非常有益的社会择业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磨炼,凭借苦心钻研、自身特长作出贡献。它有利于引导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进入更需要他们的岗位,进而使就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热”。

    对于广大应届报考生而言,政策调整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就业观念该有所转变了。在很多报考者的观念中,既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希望生活得更好,就必然要“学而优则仕”。“权力本位”的价值观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很多人第一志愿都是当公务员,把自己多年刻苦学到的专业特长扔到一边。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