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11∶1意味着什么?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7-06-29 00:00

据媒体报道,今年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5189人。有57633人报考,平均11人竞争一个岗位,11∶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年要争着当公务员呢?
  按照目前的工资标准,一个大学本科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三至五年,如果没有提职,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不过千元左右,与在企业工作相比并无优势。是公务员工作的稳定、体面,具有良好的上升空间,吸引了大量优秀青年。严控编制的党政机关就业容量十分有限,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才是当前就业的主渠道。年复一年,平均十几个人去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这说明就业的主渠道存在问题。

  到非公企业工作,与做公务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工作不稳定,在目前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合适的工作难找的情况下,企业说辞退谁就辞退谁,说什么时候辞退谁就什么时候辞退谁。做公务员,工作年限越长,工作越稳定。在非公企业工作,工作年限越长,年龄越大,危机感越重。现在有一种现象:“青春献给老板,变成4050人员,要由政府来管”。

  做公务员,工资虽然不高,但总是在涨。在非公企业工作,三五年不涨工资的企业多了去了。政府虽然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指导线,但是不具法律强制力,企业不涨工资,不会受到任何制裁。

  目前,中小非公企业,很多还是家族式管理。年轻人应聘去工作,很少有提升的机会。

  非公企业就业环境存在上述弊端的根源,有些问题是无法可依,比如不受制约地辞退职工,不受制约地实行低工资;有些问题是有法不依,比如企业不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有的连规范的聘用合同都不与员工签。无法可依的有待立法。有法不依的,责任在于执法不严。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为了地方税收,对民营企业无视职工权益的行为监管乏力。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30年了,非公经济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非公企业职工以低工资、低保障为经济增长和非公企业的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已经到了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改善非公企业就业环境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的大多数青年都能在就业的主渠道里找到自己的尊严和发展空间,就没必要千军万马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了。“11:1”透露出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 纵华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