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难的压力下,“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的公务员职位被不少人看成通向幸福生活的一条捷径。毕竟“考上了就有好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吸引力和“杀伤”指数,因此,被冠以“金饭碗”之称的公务员头衔不仅引来了招考景象的一片繁荣,更支撑起了许多人对于就业的一种理想。
当不少应届毕业生对公务员考试抱有跃跃欲试的心态之时,有一些久经公务员考场的“老将”已将其视为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标。在经历过职场风云的他们看来,通往职场成功的捷径似乎只有一条。
第五次走进公务员考场
上周日再次走进公务员考场对于26岁的袁瑛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自从2003年起,这已经是她第五次披上“战袍”,向公务员发起冲击了。“每次都只差一点点,我真的不甘心。”坐在记者面前的袁瑛面庞清秀,说起话来细声细语,但语气中却总透着一股子坚定。
袁瑛的老家在山西,从小学到大学,袁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4年,袁瑛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语言学院的英语系。她第一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在2003年底,报考了外交部。袁瑛回忆到:“大四要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身边很多同学都考公务员,我也就跟着报了,只是没想到,一考就考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考国家公务员,袁瑛笔试考了前几名,但面试没有通过,对此,袁瑛至今“耿耿于怀”,她认为这也成为了她日后不断要“考取公务员”的动力之一。由于家境不好,毕业时袁瑛放弃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我不想给家里太大压力,想赶快挣钱。”袁瑛说。
毕业后,袁瑛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在一家翻译公司做翻译工作,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待遇很好。每个月近5000元的收入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非常不错,而袁瑛也对那时候的工作比较满意。“当时基本上就在家翻译书稿,有时候也去外面做口译工作,薪水什么的都还可以。”但久而久之,袁瑛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内向,变得不善于和人交流。虽然公司的收入很好,但袁瑛一直心系外交部,“我觉得我应该属于那里,而不是在什么翻译公司做一辈子翻译。”于是,在干了半年以后,袁瑛又参加了2004年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徘徊在绝望与希望的临界点
等待分数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于急迫想要接近梦想的人来说,更是种煎熬。2005年1月,分数出来后,袁瑛的《申论》成绩没有达到国家及格标准。公务员之梦再次破灭。两次考“公”失败的经历让袁瑛感到失望,她决定暂时放弃报考国家公务员,回到老家考省内的公务员资格考试。
“干了一年的工作,我觉得我还是向往机关里的生活,我并不是什么官迷,可能是性格使然,我认为女孩子应该做些稳定的工作。”性格内敛的袁瑛对记者说。在袁瑛看来,公务员是一个将众多光环集于一身的职业,“收入稳定,工作肯定比外企要清闲,而且有不错的发展。”
2005年,袁瑛放下手头的工作,回老家考了一次省内的公务员考试,终于苦尽甘来,拿到了公务员资格。随后她又报考了省内的一个机关职位,结果又被“卡”在面试关上。袁瑛形容当时已经是“身心疲惫”,决定一辈子不考公务员了。
回到北京,袁瑛辞去了翻译公司的工作,休息了一段时间,在痛定思痛之后,袁瑛仍然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个公务员梦。2006年底,她又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袁瑛告诉记者,前三次公务员考试之前她都没有报任何辅导班,就买了几本考试用书。但第四次考公务员之前,她报名参加了两个辅导班。
在这段没有工作的备考日子里,袁瑛有过彷徨、不安、烦躁和沮丧。“毕业两年了,自己还一事无成,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成家立业,觉得自己很可怜。”袁瑛甚至不知道自己这条路是否走对了,她也曾无数次地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袁瑛回忆那段日子的时候显得格外忧伤,她小声地说:“不断去重复一件事,尤其是考试,需要有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脏去承受,而且要有一种信念。”袁瑛无奈地表示,2006年是她有史以来最低谷的时期,失恋、失业、失败,统统向她袭来。最终背水一战的袁瑛仅以1分之差再次与公务员梦擦肩而过。每次自己都站在希望和绝望的临界点上,这让袁瑛对公务员考试难言放弃。当记者问她为何非要考公务员而不去尝试其他就业途径,比如考研或出国时,袁瑛坦言,自己不是爱闯荡的人,决定去做公务员是有点“贪图安逸”的意思。再者,家里人也都很支持。而且每次都差一点,总有些不甘心。
考公务员考出“惯性”
在北京的日常开销很大,所以今年初,袁瑛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一家外贸公司负责外贸业务。工作的充实让袁瑛暂时忘掉了先前的不顺。“我现在心态平和多了,有工作而且待遇还可以,如果再去考公务员,失利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不堪一击了,就当多回体验吧。”已经成为资深考“公”一族的袁瑛说。前不久,她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就像习惯了一样”,瘦弱但执着的袁瑛笑着说。上周末在考完下午的考试后,袁瑛给记者发来短信说:“一切顺利,天道酬勤。”看来她发挥得还不错。
相关链接
追“公”一族重在参与
记者上周末在袁瑛考试的考场外看到,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多还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不少考生都表示弄不清自己应该参加什么部门什么职位的考试。专业是有机化学的大四学生小韩说:“适合我们这个专业的职位很有限,只有国家产权局等几个单位招这个专业的学生,所以只要看着自己可能合适的职位就会报。”据他介绍,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对公务员考试的岗位感觉茫然,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报什么,而且不知道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小韩坦言,其实同学中“凑热闹”的居多,录取的低比例让他们对考公务员并没有多大信心。“我们觉得考公务员比当年的高考还难,所以就是重在参与。”小韩表示。
然而,与考研、考托等考试相比,这些“重在参与”的学生们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经济投入却是相当大的。由于公务员考试没有任何指定的参考书和课程,因此考生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为了全面、到位的复习,各种真题集以及各类辅导班成了考生备考的必选项目。小韩告诉记者,他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中,买书和报班的费用加起来花了近2000元钱。(党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