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对专武干部进出渠道带来一定影响。专武干部传统来源——人武学院毕业生和退伍战士中,由于不少人无法过“公务员考试”关,导致专武干部缺编问题突出,至去年底赣州市基层专武干部缺编率达20%,影响了基层武装工作展开。
去年8月,赣州军分区协助市里组织新录入公务员军训锻炼。“兵强马壮”的公务员队伍让军分区领导很是“眼热”,一个想法也随之而生。不久,在报上级批准后,军分区协调市委、市政府,将专武干部列入了公务员招考范围,并出台优惠政策:在基层干满一年,经组织考核合格,本科生享受副科级待遇,硕士研究生可提升为乡镇武装部部长或乡镇党政副科实职,表现突出的可破格提拔;工作满一年后高套一档职务工资,每人每月还享受60元的岗位津贴和100元至200元的生活补贴。优惠政策形成了“强磁场”。今年公务员招考中,75个专武干部岗位,吸引了来自全国10个省、15所高校的280名本科以上大学生报名竞争。随着择优录入的地方大学生的到位,专武干部缺编问题很快得到缓解,但另一问题随即出现:专武干部姓“武”,主要承担着民兵整组、征兵等具体工作,这些从未有过当兵经历的文质彬彬学生官能干好吗?
的确,这批专武干部刚刚上任两个月,就有人打了请辞报告。原来,某镇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训练,新任专武干部的地方大学生不熟悉组织指挥程序,不会下口令,引得民兵哈哈大笑,一名班长还“撂了挑子”,于是,觉得颜面扫地的他想打“退堂鼓”。
齐淬火
打“退堂鼓”的只是一个人,可如果处理不好,却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配齐队伍只是基础,让他们胜任岗位,才能实现基层武装工作质量的跃升。为此,军分区与市委组织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这批大学生专武干部进行追踪教育管理,帮助他们度过“磨合期”。
加强教育,打牢思想根基。集中新任专武干部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作贡献”的专题教育;组织他们参观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党史、军史,了解我军性质、宗旨、任务,引导他们全身心融入武装工作。
新老结对,搞好传帮带。组织“老武装”帮助新任职专武干部学条令、训队列、整军容、强体能,了解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掌握开展武装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在民兵训练、重大演练和抢险救灾中,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锻炼其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
送学培训,提高任职能力。分批组织他们到南昌大学人武学院轮训,提高其武装工作业务素质;到某海防师与部队官兵同生活共训练,进一步强化“兵”的意识;请来军事院校的教授介绍形势任务和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其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感。
露锋芒
在军地组织部门的关心培养和“老武装”的悉心帮带下,这些大学生专武干部渐渐熟悉并融入了武装工作。整组、征兵、国防潜力调查……他们与“老武装”一道穿梭在街头巷尾、行走在田间地头,以工作实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同。而他们也将知识优势带到了工作中来,为武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解决行业系统民兵政治教育落实难问题,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石城县横江镇武装部副部长潘文卓主动请缨,完成了县人武部政治教育网与县各行业系统内部网的互联互通工作。他还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民兵政治教育网页,提高了民兵的学习兴趣。如今,石城县民兵政治教育网页的点击率在政府网中一路领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信丰县大阿镇武装部干事游昆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征兵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兵员质量评估和成果管理自动化。征兵期间,安远县106名新兵评选的最受欢迎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教育课,授课者是毕业于南昌大学法学系的天心镇武装部干事刘阔……地方大学生专武干部,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基层大舞台成就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时,也为武装工作添上了一抹亮丽的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