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宁波举办有16所本、专科学校团队参加的2009年宁波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团队设计的“微生态发酵生猪养殖技术”创业项目获得一等奖。
今年4月,在上海举行有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50所本、专科学校代表队参加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华东区决赛中,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
去年11月,在杭州举行有来自全国53所高职高专院校192名选手参加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截至今年5月底,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到了85.6%,预计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就业从来不愁,并能在各级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这其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该校校长王自勇说,这些都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方向。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作为一所行业高校,只有与行业、与地方合作,深入行业社会了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最佳的出路。为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方向,更是提升大学水平的契机。
就业良好才是硬道理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历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从2003年首届毕业生至今已累计达11000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为医药(食品)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应用型人才,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校园工作站”,成为全省14个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站(宁波2所)之一。
学校每年12月份举行的大型现场招聘会都异常火爆,就拿2009届毕业生招聘会来说,这次招聘会总共有23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制药公司、销售公司为主,总招聘数达3000多人,而该校2009届毕业生才2300多人,求职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为1∶1.35,其中需求量在50人之上的用人单位不少,如浙江震元制药公司一下子要了150位学生。还有多家企业现场“团购”大学生,如台州精细化工园区20多家企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一起招聘毕业生。这些都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令人瞩目。
实践能力才是真功夫
学校党委副书记杨俊杰说,学校一直积极从医药行业企业自身特点和需要出发,把引企业进校园,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努力探索建立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如与企业开展多类型的“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办“海正”教学班,毕业后直接进入海正企业就业。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合办“新昌”班,实行“准员工式”实习。
同时,学校让药房开进校园,与宁波四明大药房合作开办实验连锁药店,除了一名指导老师,所有店员由管理系所有专业(包括医药营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医药方向)的学生组成,主要学习药品进货与验收、分类管理、陈列、不合格药品处理、保管养护、营销与售后这些环节。
课堂搬进工厂,学校与宁波市鄞州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共享中药炮制实训实习中心,中心还设有一体化教室,可开展职工培训,是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学习工厂”。专业设在田间地头,与余姚市泰富昌农庄共建共享中药栽培实训基地,包括占地200余亩的中药栽培园地和1000余亩的山林地,可以满足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中药原材料鉴别、中药野外采集、中药标本制作等任务。
专业教学才是狠把式
学校副校长金辉说,当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外延的扩张有所收缩,高等教育正在以内涵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学校这几年一直围绕深挖内涵,相继开展了教学规范年和专业建设年建设,着重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展内涵质量建设。
在“教学规范年”活动中,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推行教务管理网络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务人员素质,认真组织教学规范检查督导,确立教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专业建设年”活动中,制订活动计划,加强组织和指导,强化专业建设责任。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中药两专业被确定为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成果丰硕,《药事法规》、《中药炮制技术》2门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有8门,学校今年正再申报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条件,学校加大投入,最近三年就累计投入了2000多万元,按照GMP标准建立了现代化的实验实训中心,总实验教学面积15000平方及实训面积2800平方,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覆盖药学学科(西药、中药)的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基本实现了校内实验实训与企业一线生产零距离对接。
“远志”文化才是软实力
该学校还大力开展了“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提升学生文化软实力。“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一期项目库分成了四个区域。
如专业区包括中药文化论坛、实践技能交流月、中药鉴定大赛、分析检测技能大赛、食品加工技能大赛等,职业区包括职业经理人大赛、职业道德发展行动、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等,就业区包括远志大讲堂、就业模拟招聘大赛、未来执业中药师之星知识竞赛等,创新区则有“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医药创新人才种子库、(医药)营销方案设计大赛等内容。
这种凝聚全校师生共识、汇集校内校外力量的文化活动,使学校师生不断在系列技能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远志大讲堂、中药文化论坛等均邀请行业企业的知名人士来校研讨,有的活动如中药鉴定大赛、实践技能交流月等安排到企业去,组织学生去制药工业企业学习;有的活动如职业经理人大赛和(医药)营销方案设计大赛,就规定参赛选手必须有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或营销的实战经历,并邀请部分企业人士代表参与评审。
这些校企互动的文化活动,形成了多赢局面,正如宁波四明大药房总经理刘立奎所言:“对企业而言则是增加企业对在校大学生影响力的机会,既有利于企业提前网罗优秀学子,也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