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30,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自选模块”结束铃声响起,2010年高考圆满结束。浙江省高考指挥中心监控情况表明,今年高考全省329个考点、1.1万余考场,总体平稳有序,少数考点按照考试管理规程正常启用备用考场。
从今天开始,我省高考所有科目网上阅卷工作开始,共设5个试卷评阅点,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预计6月20日高考试卷评阅工作结束。
高考文理科第一批、艺术和体育类本科、高职单考单招划线,将在6月23日左右进行,然后向社会公布,同时,浙江教育考试网提供高考成绩和有关名次号查询;6月24日晚,在上述网站提供艺术类本科、体育类本科综合分成绩分段表、名次号查询。
作为浙江高考网上填报志愿的唯一网站——浙江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将在6月25日8:30开通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邀请了2010年浙江省高考命题组和各地知名的学科专家,对2010年高考的各门学科进行了命题解析和试卷点评。
语文:凸显试题的时代特色与生活实感
物理:题量减少,有更多思考时间
追求时代感,体现生活化。命题在语料选用和题干设置上,特别重视走向时代、走进生活。语言文字应用的语料,涉及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内容,包括地沟油、短信诈骗、遗址保护、世博园零碳馆等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以此凸现试卷的时代特色与生活实感。
注重文化味,增加情趣性。语言文字应用选择题第2题的四个选项的语料,有三个直接摘编自散文,语句精美,充满诗情画意;实用文阅读题仍然采用社科类文本,但更加凸现艺术元素。试卷还引入了汉字拆拼艺术,此题看似文字游戏,但有利于学生把握汉字特点。
适应新课改,凸现创新性。试卷的总体结构保持了2009年的基本样式,但在考查点上做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以《论语》题为例,目前市面上大量出版的复习卷、练习册都用了2009年高考选料采用的同一话题,容易导致《论语》学习刻板机械的模式。本题另辟蹊径,着重考查学生对《论语》思想精髓的理解和运用,对中学《论语》教学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加强开放性,提高有效度。注重在命题中通过各种限制来提高试卷有效度的方法,以避免开放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科学性的弊病,确保妙题不成废题。本卷第6题,实际上是一道看字写话题,为防止学生写话时的漫无边际,题干中为考生提供了两个示例,这两个示例既是对考生的提示,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物理命题着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如第19题、第23题侧重考查了电场性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主干知识力学、电学部分占理综(物理)卷分值的85%以上。
强调解决物理问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避免繁复计算。试题设计有利于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
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在合理的近似下建立物理模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3题以当前能源中的热点问题光电池为情境,要求通过建模解决。
试题在实验题比上年更多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全卷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考核,通过减少题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考核。
化学:关注低碳等热点问题
数学:大题重创新,自选题重区分
题型继承了2009年试题的风格,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试题的设计上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和方法,如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试题的问题设计,更加符合化学逻辑思维。所考查的知识内容加强了对化学数据信息吸收、整合、应用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并力求在单个试题中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考查。如第25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推断物质。
试题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如第26题以弱电解质的平衡反应为载体,要求学生从图像数据和其他信息中接受、吸收和提取有效信息。
以试题背景材料的形式,适度地反映了化学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第7题涉及低碳与环保、材料与能源,现代仪器分析,化学史等;第9题涉及新型电池;第25题涉及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模块题突出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化工工艺等的考查。
保持相对稳定,减轻应试负担。数学试卷结构稳定,题型、题量保持不变,难度配置延续了往年分步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各类题型呈现“入手容易、拾级而上、螺旋递进”的风格。
突出双基考查,关注探究应用。试题注意覆盖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以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主干内容,严格做到不超纲、不打“擦边球”。如文(16)、理(17)、理(19)题分别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商家销售预测、体能测试、摸奖促销等为背景设计成应用题,力求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富有时代气息。
倡导通性通法,强化理性思辨。倡导通性通法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理念,各类试题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构思的原创化、叙述的通俗化、解题的大众化,做到重点内容常考常新,试题不偏不怪,解法多样,但考生要准确无误地完成解答,则又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大题重创新,自选题重区分。用多题把关、分散难点的方式调控难度,在创新设计上体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如理(20)题从学生极为常见的长方形翻折着手,把两次翻折后改造成颇有难度的立体几何问题,使考生似曾相识,又不乏新意。
正视文理差异,定位能力目标。新课程实施后,文理差异十分明显,全卷文理相同题3题,姐妹题5题,完全不同题14题,理科注重考查推理论证与理性思维,文科侧重于简单的推理和数值运算。在抽象思维、运算求解、空间想象、问题解决等方面,与理科相比都作适当降低。
生物题涉及的主干知识点有: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植物激素的应用、遗传及基因工程、免疫、种群的特征、动物细胞克隆、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探究性实验等。命题材料新颖,答题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分析才能完成,淡化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等内容考核比例有所增加,以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试题的呈现方式灵活,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以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如第3、5题借助坐标、图像等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29、30题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遗传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等。
背景材料关注人体健康、生物科技知识的联系,突出考查考生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预留思维发挥空间,答题有一定的开放度;如第1题以乙肝疫苗为背景,考查免疫的过程及原理,了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意义。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要求。
融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包括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整体上分析认识历史现象等。如第14题从两幅牛耕图推理牛耕技术进步的过程、18题从考古新发现和史料记载理解认识明代海外贸易情况、自选第9题对“陆法言现象”的分析等。
命题凸现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试题反映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基本内容。同时注意体现全球史观,将中国史放在整个世界的背景下加以考查,如第38、12题等。
生物:淡化死记硬背的内容
历史:凸显文明和全球史观
英语:选材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
英语卷在测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如城市改造和城市发展篇章要求考生阅读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数码相机篇章引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思考,要求考生阅读中紧跟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对现实社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反思。
整卷对基础的考查,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上,还注重考查考生社会语言知识,即交际用语是否恰当、得体、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如单项选择题将语言知识的考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第13、18、19等小题,考查了考生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掌握;有5个小题考查词义辨析,占单项选择题总量的25%。
全卷在选材上兼顾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给足信息,语境完整;语言原汁原味,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能欣赏优美的语言。阅读题B篇题材是如何在伦敦租房,考生在考试中能同步学到在英国租房的生活知识。再如书面表达要求考生用英语为班级版校报撰写“每周之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考生要用英语表达身边的事,试题贴近生活,有一定的开放性,让考生有发挥的余地,体现了试卷的人文性。
整卷语言材料选自英语国家经典著作、主流媒体和中学生经常阅读的书刊,题材广泛,涵盖人文、社会、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等方面;文体多样,涉及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类型的文章,语言规范、地道。
地理试题保持了题型、结构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内容上体现了重视基础。试题选材类型多样,试题结构自然与人文比例适当。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综合题37题呈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的全新材料,要求考生较全面阐述各个支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试题减少了文字阅读量,适当增加了图表,更加注重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判断和辨析。如综合题36题以南美洲北部为背景,分别从自然、人文角度一一设问,重点考查地理现象的背景分析与原理应用,突出了区域的比较、综合的地理学科特色。
命题引导考生关注中国及世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综合题36题中“非法牧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隐含了“全球气候变暧”生态环境问题,37题“环境支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隐含了“节能减排”。
试题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试题背景材料中融入比较多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内容,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高铁、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英国大选等。试题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政府行政权力滥用问题、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等。
今年命题在保持试卷结构、题型及分值相对稳定的同时,力求稳中有进。在探究性试题的命制方面作了尝试,如第41题提供了图表和文字信息,要求学生对特定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进行探究。
政治:尝试探究性试题
地理:文字阅读量减少图表增加
语文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主要有以下特点:
1.彰显语言“美丽”。“语言文字运用”第1、2、3小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第7题提供世博园“零碳馆”的介绍材料,要求据此拟写组织参观的“海报”,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需要完全吻合。
2.“接力”命题创意。如第5题用“拆拼汉字”的方式来考查司空见惯的“仿写”,不仅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匠心,而且有效检测考生的语用能力。再如作为全国高考独一无二的“《论语》评价”考题,要求在理解欧阳修名言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巧妙融合了理解、识记(默写)、评析等多种能力的考查。
3.“刷新”阅读指向。“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我们与父亲》,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将是命题专家发送给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条“温馨提示”,有助于“拨正”近年“迷恋”外国小说的急功近利偏向。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魏书胡叟传》,选文的出处跟往年一样“难猜”,能有效地消解“押题”的时弊。
4.“激活”理性感悟。去年尝试新材料作文之后,今年重新采用考生驾轻就熟的标题作文模式,除了明确写作取向、降低审题难度等考虑外,积极引导广大考生关注并思考生活、社会和时代,激活和催化多种理性感悟。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转换之间”与“角色转换”并不等同,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落在“之间”二字。
语文: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生活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 羊刚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 周红阳
生物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总体上看,试卷有以下3个特点:
1.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2010年试题延续了去年生物试题的特点,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鲜明地体现出浙科版教材的特点。例如,第1题考查免疫,第2题考查基因工程,第3题考查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第4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第5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试题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第1题的乙肝疫苗,第4题的细胞培养技术,第6题的组织培养技术等内容。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今年的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表达。如第29题的Ⅱ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其原型,强化考生在实验全过程的体验。
生物: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周初霞
杭州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金永生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周业宇
数学:能力考查,步伐加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尚可
杭州第十四中学 特级教师马茂年
杭州外国语学校 高级教师李惟峰
2010年数学试卷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试卷在题型、题量、结构、内容分布、重点知识、文理差异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的选材、情景、设问、表述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主要特点如下:
1.题目设计,不拘一格。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理科第10、14、17、19、21、22等一批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
2.能力考查,步伐加大。试卷充分体现了对高中数学重要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绝大多数试题以简单的问题、常见的背景、基本的方法呈现,考查运算、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如理科20题,对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翻折后,要解决第二问,学生反映并不容易。
3.应用问题,名副其实。以往理科都是以概率统计题来代替应用题,本卷的概率统计题首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应用题,问题简单、情景新颖,而且回归概率的初始意义和方法。文科第16题从一熟悉的背景出发,编制了背景公平的实际问题。
地理: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高级教师周上荣
湖州中学 特级教师冯凭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汤国荣
英语:关注热点话题与情感体验
今年的英语试卷难度总体与去年相当,试题选材十分关注现实生活和考生的情感体验,测试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阅读量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单项选择题继续强调语用功能,关注创设语境,考查基础知识,关注新增词汇的考查,如solution,accurate,ridiculous等,也不回避重点词汇的考查,如in case等。
完形填空对考生的语言知识、语篇能力和词汇量均有较高的要求。语篇讲述了贫穷孩子因圣诞礼物而引发的特殊情感体验,从而关注弱势群体。
阅读理解阅读量大,难度略高于去年。A篇讨论家长如何认识并尊重孩童幼稚行为背后的童趣和梦想。B篇介绍去伦敦求学的租房指南。C篇是科普类短文,讨论“多重任务处理(multitasking)”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科学原理。D篇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担忧。E篇涉及现代消费心理,通过作者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说明产品更新过快,消费者无所适从的现象。任务型阅读部分提供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短文改错较去年难度略有下降。短文讲述母亲的“餐馆奇遇”,考查要点涉及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冠词、代词、形容词、连词等。
书面表达延续了以往浙江卷“半开放”的风格,以班级“每周之星”为背景,要求考生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该话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也有适当的发挥空间。
杭州十四中学 特级教师邱锋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胡跃波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葛炳芳
地理试题以稳定为主,着力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
1.与2009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下降。特别是选择题较容易,其中难度稍大的只第11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空间想像能力,非选择题总体难度也不大。
2.试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尤其关注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判断分析。
3.突出考查地理思维能力。全卷涉及区域空间图6幅,相关问题的分析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背景知识。问题的设计注重综合思维的要求,如第36题的第(2)、(3)、(4)问,第37题的第(2)、(3)问等。
4.突出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如如第37题第(1)问,要求考生在整体分析6条统计曲线的相关性后,对“驱动”系统作出正确判断。
5.试题设计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如第37题提供“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这一新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的统计图表,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与分析,阐述与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历史:命题视野开阔,试题富有情境性
杭师大附中 特级教师朱世光
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戴加平
浙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陈亚利
今年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总体特点:(1)结构和题型稳中有变;(2)部分试题立意新颖,有一定的开放性;(3)突出实验、分析综合和数学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命题继承了去年实验题的特色,如21题“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突出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体验,体现了探究性。
计算题突出考查“力与运动”、“能量守恒”的运用,注重新情景下实际问题的建模。如24题有机整合了原子物理和磁场内容,各小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最后一题是新颖的设计题,目的是利用物理基础知识考核对称(逆向)思维能力,学生虽然会感到一定的难度,但对今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梁旭
杭州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刘向东
杭州第十四中学 特级教师骆兴高
物理:注重新情景下实际问题的建模
1.重视历史逻辑。如第12题“论文关键词”、第15题“古诗”、第18题“南澳一号发掘”、第21题“中国外交状况”、第23题“局部战争影响”等,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选项。
2.关注现实,发挥历史学的史鉴功能。如第38题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诸多内外因素的理解。
3.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如客观题中的“儒道思想”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题、“民族关系”题,主观题中的“经济危机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美国三权分立制的设计评价”等,着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评价能力等。
4.命题视野开阔,必修模块覆盖相对均衡。试题对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的主干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5.试题富有情境性。如运用思想家言论、古诗、古画、表格、地图、图示、文献材料等,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思考方向。
政治:内容彰显时代精神
化学:命题素材体现时代特色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祝国强
宁海中学 特级教师陈方梁
平湖当湖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陆志龙
浙江省学军中学特级教师 陈进前
浙江省富阳中学特级教师 董君
今年的思想政治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大体相当。主要有以下特点:
1.形式上秉持稳中有变。一是各模块在不同题型中的分布作了调整,其中《国家和国家组织常识》模块只有选择题而没有非选择题,《经济生活》模块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了非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中出现了辨析类的题型。三是选择题中出现了与计算有关的题型。
2.内容上彰显时代精神。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为背景,富有时代气息。如第41题的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第25题的抑制房价,第32题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
3.目标上注重学科导向。如第30题运用漫画考查“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第24题的竞争意识,第26题的投资意识,第41题对经济信息的提取等。
2010年化学试题的各种题型与样卷有较高的吻合度。主观题除了有机题比较经典以外,其它三题创新力度较大。试题主要有三大特色:
1.突出化学学科特色。选择题看似常规题,但都有一定新意,如第25题着重测试了化学发现思维能力,要求考生经过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推断出几种无机化合物,与往年多次考查到的框图题相比较,这种试题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2.体现新课程特色。《实验化学》是我省高中学生必选的选修模块,今年有多道试题直接选取这一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如第11、13和27题。另外,试题中有多处涉及到新课程中新增的知识点,如第7题涉及到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等。
3.体现时代特色。从命题素材的选择来看,有些内容很吸引人,具有时代特色。如第7题涉及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合成、低碳排放和仪器分析等化学常识;第9题联系到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