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缺工10万 温州“用工荒”调查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08-28 00:00

    8月19日,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的大厅里,上千个用工信息在大屏幕上翻滚,而聘者寥寥。

    温州市新村23号职介所,一家中型服装厂的老板从早上8点开始“守工”。她这天的任务是招两个普工,开出的条件是工资1300元/月并包食宿,这比两个月前的水平提高了100元。她将车停在职介所门口,准备一有人应聘就直接拉走。

    苦等到下午4︰30,岗位居然还是无人问津。一无所获的她只好独自开车回家。

    “最近不少企业主直接来此‘守工’,大部分结果都是这样。”职介所经纪人余晓燕告诉记者,8月1日到19日,该所发布了891个招工信息,比去年同期多420个;而介绍求职人数只有450人,同比减少了100人。

    仅此19天,该职介所的招工需求几乎相当于求职人数的一倍。

    “用工荒”正在席卷这座鞋服制造之都——去年年底,10万农民工陆续离开陷入危机的温州重寻生计;谁都没有预料到,目前这里的企业正面临近10万个用工缺口。

    温州缺工10万

    “你们要平车车工?现在工资市面价格都涨到1500了,你们的开价很难招。”余晓燕在电话中告诉某服装企业的人事部经理。

    余的桌头摆着一摞一摞的招工单,其中服装企业的熟练普工开价都在1300元以上。“现在不仅车工这样的技术工种缺人,连剪线头、整理打包的普工都缺。”她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温州市多家职介所,其经纪人均对记者表示,今年7月以来,企业的招工需求突然增多,而让大家措手不及的是,求职人数却同比下降。

    求援急电纷纷从温州企业和政府部门发往中西部劳动力大省。

    温州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江西、安徽,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但为了尽最大努力“要人”,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负责人王瓯翔的电话甚至还打到了青海、广西、贵州等这些边远省份的劳务部门。

    “现在他们那边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并不多。年后想出门的都出去了。”王瓯翔告诉记者。

    记者从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温州市劳务市场求职登记人数为132131人,但用人单位招聘人数为188062人,用工缺口粗算为55931个;但如果以介绍成功人数94196作被减数,则用工供需差接近10万。

    在王瓯翔的印象中,这样规模的“用工荒”只在非典后期出现过。不过不同的是,当时缺工多是重新开张的餐馆、酒店等服务业机构;而当下,鞋服、五金等制造业成了“嗷嗷待哺”的缺工大户。

    数十个工种都遭遇不同程度的人力紧缺。其中缺口最大的5个工种是:普工、服务员、学徒工、平车车工和注塑工。普工和平车车工都是纺织鞋服行业的常用工种,它们的缺口分别达到22326个、2883个。

    “现在企业缺的大都是熟练普工。”在某公司任人力资源总监的刘清旺告诉记者,在订单临时增多的情况下,出于客户交货时间的限制,企业不可能花时间去培养生人。

    “目前我们公司的用工缺口,大概还有100至120人左右。”浙江莱丽斯鞋业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潘湘榕告诉记者。由于最近公司收到的下半年订单猛增,7月份老板决定新上马两条生产线,加上原有生产线补工,形成了200多人的用工需求。

    对于鞋服等行业来说,一条生产线通常需要50到100名工人,如果人手不足,就会形成产能浪费。因此对于潘湘榕们来说,招工的压力异乎寻常地大。

    金融危机之前的去年7月,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登记的用人单位是4199家,而今年不降反升,7月份登记招工用人单位竟有4286家。同时,相对今年一季度,招聘工种和需求总数分别达到1328种、113979人,亦分别增加了292种、22771人。

    “目前的情况明显具有‘反季节’特征。”王瓯翔说,春节之后的2、3月份是就业市场的旺季,而眼下这个时节,企业一般都是补员式招工,不会这样大规模的批量招聘。

    订单“突增”的矛盾

    温州反季节的招聘热和“用工荒”,由企业订单“突增”而起。

    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云旭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以来员工不降反增,中层技术员工增加了20%,而员工平均薪酬亦上升10-20%。

    “我们接到的客户订单仍然实现了20%的增长。”徐云旭表示。腾旭公司接到的订单中,70%来自外贸。

    8月20日温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温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4亿美元,同比减少8.1%,但环比增加10.1%。与此同时,进口率先“转正”,同比增长12.6%。

    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这是今年以来的单月最大增幅。今年上半年,服装是温州“七十七行”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行业。

    温州服装商会秘书长张琼瑶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订单急剧下滑,不少企业关掉了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生产线。

    “不像港资、台资占主体的珠三角,浙江温台地区大部分都是本地民营企业,自己的地自己的厂房,不存在撤资的情况,因而减产停产的多、真正关门倒闭的少。”张琼瑶表示。

    为应对危机,商会组织企业三赴香港参加国际时装展会,直接和国际采购商和贸易商接触,部分改变了原先温企过度依赖“侨贸”的情况。“新的客户渠道得以建立,这使得今年下半年订单的增加幅度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张琼瑶表示。

    外贸订单量大约占温州服装行业的四分之一,大部分的“突增”订单还与内贸息息相关。记者从温州服装商会了解到,相对于服装外贸订单的恢复性增长,上半年温州主要内销品牌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率先采用“虚拟经营”模式的森马集团,其高峰月份销量增长甚至达到50%。

    订单回升,对久盼雨露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温州地区企业的人事部经理们却是另外一番感受。

    一位中型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告诉记者,往年企业会在年初多招进四五十人,作为全年的人力储备,但今年年初企业效益滑入低谷,管理层不知道什么时候危机会结束,因此根本没有做人力储备。现在订单回升,让企业措手不及。

    “危机期间生意不好做,现在客户纷纷要求缩短交货时间,使得我们缺工境况雪上加霜。”这名人事部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大约缺工40名。除了设摊、进介绍所、去招聘会、贴广告等传统渠道进行招工外,公司还派出招工专员,在外地“蹲点招聘”。

    而不少公司为了满足用工需求,已“全员皆兵”。人力资源总监刘清旺告诉记者,出于招工难,公司探索通过给管理人员下发引荐指标的方式进行招工,即每个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有3个招工引荐的指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则同全年奖金、评选等息息相关。此外,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紧急给部分员工进行招聘培训,再把员工派回家乡直接招工。

    “我们决定连续三个月,对新员工发放每个月450元的补贴;而对成功荐人的老员工,也会给予奖励。”刘清旺表示。

    危机后遗症:农民工回流得过头了?

    迅猛增加的企业订单和招工需求,与昨日危机恍若隔世。不过,这只是表象。

    来自江西赣州的小潘第一次来到温州市劳务中心,不太费力就找到了一份服装厂的烫工工作,工资每月1500元。

    “去年10月工厂减产,我们熬了一个月也没找到工作,很多同乡迫于无奈只能回家。”小潘说。金融危机使得他们下了一个重要而痛苦的决定。

    危机发生时,沿海大部分中小企业为规避因经济危机所带的影响而减薪压岗,可以说是“不计后果”。今年2月份,温州市外来劳动力登记流动人口为327万,比去年统计少了10万人——这部分大致等于危机后农民工回流的大约人数,人口降幅为3.2%。

    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今年1月份春节后,温州出现过一轮招工高峰期,市职介中心的求职登记数在2月份超过3.4万,但当时的用工需求并未回暖。“很多人一个来月找不到工作,就又回去了,这些人重返城市的可能性很小。”王瓯翔告诉记者。

    

    随着农民工逐渐“二次返乡”,求职人数在4月份进入低谷——但正是在这个时候,用工需求和招工单位数止降反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出现反转。7月份,招工单位数一举突破去年同期数值,供需矛盾加剧。

    

    因此,目前出现的供需矛盾,可以说仍然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在记者采访过的若干企业,尽管目前订单出现相对前几个月的“突增”,但仍然属于危机后期的恢复性增长。

    

    比如,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云旭告诉记者,相比今年以来20%的增量,公司前几年一直是100%。温岭市一家鞋革制造商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尽管订单二季度以后迅猛增加,但仍然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工需求亦属于从低点开始的恢复性增长,而这与受危机影响而快速萎缩的劳动力供给形成反差。

    

    一叶知秋。记者了解到,目前缺工情况已不止温州一地,浙江中南部、甚至珠三角的企业和就业服务部门也有同感。

    

    重庆市涪陵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的一名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下,赴沿海地区外出打工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

    

    来自四川的一位车工工人告诉记者,在家乡“打小工”,有点技术的可以挣个百八十元,而且当地消费远低于温州等沿海城市,“在那边挣700相当于在这边赚1200。”促使他再一次来到温州的理由是:今年雨季多,在老家打小工有一茬没一茬。

    

    “现在温州有些企业缺工,但订单又舍不得丢,结果岗上的工人被压得很厉害。”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和工友们“两班倒”,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太累了。

    

    与企业关注眼下的招工情况不同,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对正日益萎缩的劳动力后续资源忧心忡忡。温州市劳动保障局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随着计划生育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劳动力的总供给能力正在下降;同时,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潜在富余劳动力的素质提升。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去打普工,而更倾向于专业技术和管理经营类岗位。”王瓯翔表示,但温州传统上仍是以普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鞋革、五金、打火机等,这将是长久的供需矛盾。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