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浙江宁波等地了解到,被称为学生通向社会的"立交桥"的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大学生学习和就业的中间性衔接环节,实习是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寻求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也是企业筛选、物色、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
作为一个仍在尝试中的行为,从宁波市的实践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仅在该市的慈溪,2008年有近百所高校的340多名毕业生前去实习,其中近200名毕业生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占实习生总数的58.8%。
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逐步推开
早在2006年,浙江省就开始提出着手建设毕业生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习实习教学环节建设,促进学习和就业接轨。而宁波市从2006年正式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本市生源)协调提供实习岗位,并在生活上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提高毕业生实习积极性。
从2008年起,宁波市依托经济开发区(新区)、出口加工区及其区内企业开始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同时,把实习补贴的范围扩展至非宁波生源,不仅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也为企业引进和储备人才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宁波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的更新,宁波市实施了"毕业生实习计划",建立和实施实习基地的申报、认定制度。
截至今年6月底,宁波市拥有市级大学生实习基地25家,县市区有统计的有180多家,市级大学生实习基地每年可接收3000-4000人实习,县市级每年可接收8000多人实习。
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宁波市市级及所辖县市区制定了强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如慈溪市委、市政府今年5月发文指出,对符合条件的市级规模以上企业,经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命名建立市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为期3-6个月的实习活动。实习期间,由市财政给予毕业生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对当年接受20名以上的企业,由市财政给予3万元的实习工作经费,30名以上的给予5万元实习工作经费。
在浙江省城杭州,今年7月份还专门举行了一次实习基地双选会,并推出14个训练基地。浙江帝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骆经理表示,公司提供的销售内勤、外贸业务、财务人员、仓库管理等岗位,都能安排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实习,由岗位相关人员负责指导,时间为3-6个月。
用非所学、廉价劳动等需要关注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和实习当事人认为,宁波市尝试建设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以来,在为大学生的实习、就业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是较为明显的,但在任何一样新生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不断地雕凿。同样,从目前来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已经显露了一些需要改善或完善的地方: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在实习岗位供求矛盾方面,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中大约有90%为车间操作类岗位,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而受就业观念和就业预期影响,大学生需要的岗位主要集中于工作条件好,看起来较为体面的管理、文秘、研发等岗位;专业理论与实践需要也有矛盾,高校毕业生已有知识往往较为务虚甚至空洞,阻碍了实习生进入企业实质性工作。
二是与劳动法相关条款的衔接问题。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期限在3个月以上,尽管是实习,但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劳动关系,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则违反了劳动法,但要签订劳动合同,实习关系又不是真正意义上雇佣关系。因此,这成了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两难选择。
三是实习生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问题。因为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不是正式的劳动雇佣关系,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加之实习环节的特殊性,目前单位给予实习生往往是非常低廉的劳动报酬,一般不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甚至于许多实习单位仅发放数量不多的餐饮费。
四是实习企业远离市中心,设施配套跟不上,影响积极性。比如,和很多地方一样,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主要依托于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座落于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工业聚集区,地处郊区或者远离城市核心区域,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商业设施。而如今的大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因生活设施的缺乏而导致日常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取向的选择。
共建“立交桥”还须高层次的制度设计
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日益增多,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引进难"的矛盾,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干红华认为,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是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而要利用好这一途径,就需要理顺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高校、地方政府、企业、毕业生四个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从宁波的实践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三方联动,共同承担责任。因此,干红华表示,省政府有必要把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到更高层面,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正式制度和机制,从工伤保险、与劳动法的衔接、等方面制度化。
目前,企业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实习时间一般为3-6个月,甚至于更长的时间,而高校教学计划把实习环节安排在暑假和最后一个学期。浙江财经学院国贸学院的金通副教授等认为,高校应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可以考虑把大学生学习分成两个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毕业前留出1-2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并把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捆绑进行,切实发挥实习的作用。
此外,专家们还认为,要加大“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力度。据统计,浙江目前已经形成了6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而高校专业设置的普适性与产业集群的专业性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从现实情况看,“订单式培养模式虽然很难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流,但针对浙江的实际适当地推行是符合政府、企业、高校和毕业生的利益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