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5万毕业生迎来首拨招聘潮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9-12-08 00:00

    2010届高校毕业生迎来第一拨招聘高潮

    基层岗位多 留大城市难

    进入12月,毕业生招聘会在各个高校轮番上阵,2010届毕业生开始迎来第一拨就业高潮。

    就业,年年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热门话题,不仅在于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总数,更因为每一个人都关乎到一个家庭和一群人。眼下登场的校园招聘会传递出哪些新的信息?毕业生们又抱着怎样的心态,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用人单位来得比去年多了

    2010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25万余人,比2009年多出近2万人。光看这个数字,就可以判断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不过让人感到振奋的是,用人单位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人才需求欲。我们从多所高校的校园招聘会上得知,参展的用人单位均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金融危机使毕业生遭遇了一个就业的“寒冬”,而随着经济的复苏,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强。

    在12月2日举行的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3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了近4000个岗位,其中不乏松下、康师傅、中国人寿这样的大型企业。我们从中分析发现,机械、电子、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杭师大有关人员介绍说,很多企业都是主动找上门来要人,有一家人力资源网站刚从外地迁至下沙经济开发区,就表示需要一大批毕业生。

    今天,浙江师范大学的一场毕业生招聘会引来了省内外337家用人单位,现场共提供就业岗位3300多个。其中30多家培训机构特别抢眼,他们招聘的数量动辄10人、20人。韦博国际英语金华中心校长朱锐冰说:“经济复苏以后,各行各业的人都会为提升自己做准备。去年以来我们发展很快,需要大量人才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这次打算招30名毕业生。”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2600多人次与招聘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去年只来了200多家用人单位,现场签约的寥寥无几,而今年不少人满意了就当场签约。”浙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刚说。

    毕业生的心态依然矛盾

    虽然就业形势比前两年要好,但毕业生的心态仍然矛盾,很多人“追热求稳”,希望留在大城市,竞相角逐大公司的招聘岗位,而不愿意去二线城市的中小企业。

    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绍兴县的一家公司一个上午也没有接到一份简历。桐庐县某文化传播公司第一次来招人,毕业生的平淡反应让公司负责人备感失落。

    “我还是希望留在杭州,或者去广州工作,这也是考虑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湖南籍学生蒋文龙坦言。

    宁可在大城市租间小屋,也不愿意去小地方落户,这是很多毕业生共同的心态。大四学生江丽说:“我们都经受着各种现实因素的压力,但有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趁着年轻就该去拼一下。”

    求稳是另一种普遍的心态,金融危机让大家意识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在杭师大招聘会上,余杭区教育局的160余个事业编制岗位受到毕业生的热捧。而另一家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门庭冷落,负责招聘的吴先生无奈地说,其实他们的薪酬可能超过一些大公司,部门经理月薪可达两三万元,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在3000元以上,可是毕业生们看公司规模不大就走开了。

    当然,不少毕业生同时也表示,如果没有更好的岗位可以选择,他们也会考虑二线城市,或者那些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不过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很多就业机会就是在这种挑挑拣拣中失去的,等到无路可走时想要再回头,当初的机会未必还在。

    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欧兵已经连续多年来杭招人,他建议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作一个评估,以便理性选择各种就业机会。“像刚毕业的新人,如果得不到好的就业机会,我建议多出省,多去二线城市。因为那些地方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而且有很多历练的机会,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欧兵说,“等到有了一定积累,再回到大城市发展,我相信很多大公司都会抢着要你。”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