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材料申论
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也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社会事业中涉及面广、需要确保必要投人的一项公益事业。我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机会明显落后于城市。要缩小这种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顺应民心、促进和谐,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
中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可是农村教师数量正在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2008年7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教育工作小组关于我省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会议指出,浙江省的教育投入仍然相对不足,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
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教育经费投人与惠民性减免相抵,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实际增幅不大;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定额较低,农村学校尤
为突出;农村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要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今后中小学教师应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
财政承担;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这是刚刚出台的浙江省政府中的明确规定。
浙江在决定中提出,省政府决定重金扶持农村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建设。2004年到2007年,省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00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重点
支持欠发达地区。到2007年,全省80%的学校要基本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办学标准。
另外,加紧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至2007年,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2004年至2007年,浙江省政府将扶贫助学的专项经费从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扶贫助学;努力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2004年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到20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和欠发达地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2004年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的扶持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由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只有8%由中央财政支出,另外92%则由各级地方财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相当
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捉襟见肘。特别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决定了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均
衡发展。义务教育具有全国性公共物品属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应该实行以中央为主投入体制,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中央财政中的重要和优先地位,切实发挥国家中央财政资金在配
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收人现状,决定了能够实行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分地区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稳步增长,而不会受到地方经济起伏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教育均衡化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写作要求:
请结合给定材料,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请结合给定材料,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例文】
关注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平等
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属“重中之重”,而农村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全局,而且事关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农村小
康的大计。从2006年开始,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虽然此举大大缓解了农民为子女上学交学杂费的经济压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仍然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即便是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却并不妨碍财政经费对其投入再多一点。众所周知,近年来,加大教育经费投人年年都被列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我们不难发现,经费投人的力度也的确是在加大,但实际上目前却仍是不足的,尤其是对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更是如此。动辄被媒体报道推向社会舆论前台的“苦孩子、穷教育”等现象,恰为其写照。显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目的,不在其形式,而在其舒缓民困的实质,那么,下一步,我们应当直面经费紧张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并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固国民教育的根基。
要解决农村教育投人问题,需要统筹和动员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共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合理规划中央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责任定位,科学调整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以及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中央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协调能力。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地方政府加大义务教育上的
投入。
其次,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要想实现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改善农村基层教师的待遇水平。加大投入的农村教育经费,重点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区域补占;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合理规划居住配套条件,要让农村教师感到自豪感和尊严,以稳定现有农村师资力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农村义务教育。
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以城市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确定农村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财政资源
的城乡分配的均衡化。
最后,要消除城乡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政府应该拓宽财政支持范围,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关注和资助弱势群体,保证教育财政资源公平分配。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对于农村地区
的基础教育,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给予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保证教育财政资源公平分配,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平等性。
农村教育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只有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才能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实现城乡地区的教育公平,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