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杭州市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围绕“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这一主线,杭州市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抓政策制度完善,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
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杭州市一直在政策的制定完善上狠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免除大学生在杭创办企业相关费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举措。它们的出台,标志着杭州市全方位、多层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抓平台载体拓展,发挥好集聚和孵化作用
充分调动各城区及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整合发挥资源优势,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全市已建成9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其中赛博创业园为民办公助性质),形成了大学生创业园“一区一园”的新格局,实现了大学生创业园在城区的全覆盖。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对于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以及商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杭州市还在国内首次举办了由市政府主办、面向全国高校的杭州市第一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各地22个省市157所知名高校的811个团队报名参赛,极大地提升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影响力。
三、抓创业实训推进,发挥好培养和带动作用
杭州市于2008年全面启动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创业实训以“订单(定向)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鼓励创业”为原则,先后推出了服务外包人才实训、信息化人才实训、创业实训和技能培训、企业实训、文创人才实训、现代制造业与装备人才实训、商贸旅游人才实训等一系列实训项目,参训大学生人数达到76012 人,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四、抓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帮扶和保障作用
该市建立和完善了由大创办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各城区和大创园、大创俱乐部、大创联盟等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业企业月度协调例会、政府资助按季评审、房租补贴按季拨付等工作机制也已基本形成。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指导,市级还建立了400余人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李开复、马云、朱敏、丁磊等一批知名人士被聘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特别顾问。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形成,有效地缓解了初创期大学生创业企业缺资金、缺场地、少经验等矛盾和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创业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五、抓创业氛围营造,发挥好导向和助推作用
一方面通过建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网站,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咨询热线、编印大学生创业手册、实施公共服务进高校计划等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通过在媒体开设大学生创业专栏、出版大学生创业专刊、邀请国家、省、市各级媒体采访报道大学生创业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举措、成功典型等方式,宣传推介杭州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各项政策、举措的共同推进下,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呈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09年,杭州市区共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82家,同时,经对受政府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调查,创业企业成活率达到60%以上,远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
二是创业带就业、实训促进就业成效明显。2009年新增的1282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直接带动大学生就业5690人,相当于当年大学生就业总人数的10%。创业实训中,仅参加我局组织的大学生企业实训的6724人中,就有5216 人与实训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签订了劳动合同,就业率达到 77、5 %。创业已成为杭州市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的重要渠道。受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推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两大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杭州市接收大学生人数仍达到了60033名,创历史最高纪录。
三是大学生创业园集聚功能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企业达到597家,比2008年增加了530余家;大学生创业大赛也取得喜人成果,百强项目中,已有25个项目在杭落地转化。
四是大学生创业品牌初步形成。去年3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专程来杭考察指导大学生创业工作,对杭州市“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专门转发了杭州市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7个政策性文件,将杭州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与此同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也曾先后两次集体来杭专题报道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了杭州大学生创业在全国的知名度,打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杭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