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安丘评选年度10名最佳公务员和10名最差公务员的做法引起争议已有一月时间。舆论并没有让当地组织部门改弦更张,安丘组织部表示“最差公务员的评选并非淘汰制或者一刀切,更希望借此建立一种导向机制”。评选办法正式出台后,将组织300名群众监督“最差公务员”候选人的公开推选。 其实,山东安丘并不是“最差公务员”的“发祥地”。去年8月,吉林白山市长白县宝泉山镇便在评选满意公务员的同时,评选出了“全镇最差公务员”,目的是让“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在汕头和重庆,也评选过“最差公务员”,这几地评选“最差”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究竟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现在还真看不太出来,至少如果媒体不再重提此事,能想起有过这么一回事的人很少,当地的公务员们,不太可能因为怕当最差,而齐头并进通通成为最佳。
曾几何时,奥柯玛冰柜的广告词里有这么一句,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这个产品究竟好成什么样了,特别了解的人不多。但是这句广告语,确实是传遍大江南北。想来,好和差的状态,似乎都不是可以用“最”来形容的。公务员的职责是为公众服务,服务得好不好,不是同一层面、同一角度、同一标准能够评价得全面的。比如,有些人看上去清廉负责、创新务实,可也许背地里贪了国库不少银子;有些人道德操守整天挂在嘴边,生活作风多糜烂知道的人却不多。有多少高层领导干部被纪检机关拿下之前,都是荣誉等身、光鲜无比?这样的“最佳”和“最差”,导向作用明确吗?本质上有区别吗?
另外,安丘组织部表示:“最差公务员的评选并非淘汰制或者一刀切”,就更令人疑惑。难道评选一批最差公务员,其最终意义就是恶心一批人、吓唬一批人?就算是评出了真正的最差,没有实打实的惩戒和奖励,哪里来的压力和激励?被恶心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动力,能比“最差”好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