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得到妥善 解 决,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 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了各方面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市医学院法医学系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 是 ,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印刷总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 村 院内的5号楼,与××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 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 、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 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 有的还是××印刷总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 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声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印刷总公司发出限期 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6时不得进行作业。
(5)××印刷总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 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 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声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 什么隔音墙,噪声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 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总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 出处理 决定,认定××印刷总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 500 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总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 决定无 事实依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总公司赔偿各种 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声 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声也只是原告生病 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 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 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总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总公司来说,其他噪声有的也 已超 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总公司的噪声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 办 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总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 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印刷总公司附近的住户便会纷纷效仿 ,雪 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 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案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会带来更大麻烦 。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了三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 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 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答卷分析
采用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试卷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第1题答卷评析
题目:.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题答卷一: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1题答卷二: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噪声超标要求赔偿的事情,由于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涉及面较大,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该事件充分暴露出城市规划的缺陷,居民生活区与工业区交错并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卫生,也使得工业发展重重受阻。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以减轻工业污染。
【评析】
作答之一、之二,这是两份优等答卷。以20分为满分,这两份答卷均应属于一类,可在17~20分这一档以内评分。两份答卷都反映了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造成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总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还牵扯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发展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两份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干的要求),因此均属优等答卷。
两者的表述方式很不一样,“答卷一”开门见山,上来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接着着重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答卷二”是先概述事实,然后分析该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哪种方式都能较好地反映分析概括的深度。但“答卷一”用“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提法欠妥当。给定材料中没有“农业”问题,而且“城市工农业”的说法也有些费解。“答卷二”最后一句“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不知何所指,与材料有点脱节。“答卷二”比“答卷一”稍逊一筹。
综合起来看,“答卷一”可评19分,“答卷二”可评18分。
1题答卷三:
材料中反映出下述问题:
(1) 小区建设规划不当,印刷总公司生产车间距居民区太近,造成噪声扰民。
(2)环保部门要求印刷总公司限期整改的决定未被印刷总公司全面执行,有禁不止,噪声依旧。
(3)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因考虑其他因素,判决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噪声污染仍困扰着小区居民。
1题答卷四:
表面为印刷总公司噪声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法律纠纷,但同时暴露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孰轻孰重,如何兼顾;
(2)市政建设布局的合理性问题;
(3)机关行政能否有效执行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阳奉阴违;(4)现行法律关于环保和健康损害赔偿的条文的完善性。
1题答卷五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居民人数增多,而相应地城区内部规模建设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企业、停车场等重污染单位扰民现象比较严重,如不加以合理解决,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声为诱因,致人脑溢血,要求经济赔偿的典型案例。城市的规划,管理问题应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
【评析】
答卷三、四、五均属于二类,可在13~16分这一档以内评分。这三份答卷都不是就事论事,都能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比较清楚的分析,阅读分析能力都比较好,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明显问题。
“答卷三”的第一条分析,指出“规划不当”,但接着就说到其他方面去了。把环保部门“有禁不止”、法院判决受到干扰与“规划不当”并列起来,说明其在分析问题时有点主次不分;而且三点分析都归结到“噪声”难以解决上,说明其分析问题还欠缺深度。归结到“噪声”上并没有错,但这不是本质。这反映了应试者对复杂事物的抽象概括能力不足。不过总体来看,每一条分析也还是清楚的、言之成理的。
“答卷四”的四条分析都站得住,说明其抽象分析能力是不错的。但四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还没有把握准。其实第一条的“如何兼顾”和第二条的“建设布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三条谈的确属给定资料中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和地方行政的关系问题,但分析不够到位。第四条立法问题,与第三条可能相互联系,但很难在有限的文字里说清楚。而本题的要求,是在150字内概括“主要问题”。该应试者如能在给定材料中抓住主要矛盾,完全有可能分析得更好些,表达也会更清楚些。
“答卷五”在抓“主要问题”上,反映了应试者较强的分析能力,但表达上有“硬伤”。“城区内部规模建设”,“规模”、“规划”一字之差,完全是两个意思;“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音声……的典型案例”,造句能力较差,“嗓”字也错得离奇。不过从本题的要求来看,答卷之五”应优于前两者。
综合起来看,“答卷五”可评16分,“答卷四”可评15分,“答卷三”可评14分。
1题答卷六
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后遗症致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H因此向市环保局状告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住宅附近的印刷总公司。印刷总公司不服环保局要其经济赔偿的决定,诉诸区法院。区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印刷总公司,H又上诉市中级法院。市法院感到不好处理保护居民切身利益和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市政建设等方面之间的矛盾。
1题答卷七:
该给定资料通过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由此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这一具体事例,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一)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在保护企业、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1题答卷八
(1) 不能一味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和环保。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经济的发展,依靠社会整体的发展,综合因素不能偏废。
(2) 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反映出执法的不严。
(3)建厂时应作好整体规划,顾全长期因素,不能单纯追求眼前利益。
(4)类似诉讼增多,法院尚未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也反映了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提高执法效率。
1题答卷九:
××印刷总厂的噪声作为诱因之一,导致1998年10月17日与印刷总厂仅一墙之隔的小区居民H突发脑溢血。因印刷总厂与H夫妇均对环保局所作处理决定不满,先后向区法院起诉。由于没能处理好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对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上述事件即为一例。
【评析】
答卷六、七、八、九,这四份答卷均属于三类,可在8~12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比较一般。四名应试者都能对给定资料有所分析,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有所理解,但都不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和较高的层面上驾驭资料,因而对“主要问题”是什么都若明若暗。
“答卷六”主要是概述事实,不是概括主要问题。概述到最后,说到法院不好办了,不好办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才接触到一点主要问题。这说明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分析概括相当吃力。
“答卷七”能比较快地进入对问题的概括,但思路不够开阔,局限在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这一对矛盾上,不能进一步上升到另一层面去思考。
“答卷八”在对问题的概括时,主要是被给定资料的顺序“牵”着走,大体是一部分资料概括一个问题,而不能在驾驭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概括。
“答卷九”兼有“六”与“七”的弱点,但表达比较清爽。
综合起来看,类似这样的答卷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所反映的问题也最值得引起重视。属于这一水平上的答卷,基本上可评“10分”左右。多一点或少一点,是阅卷人的主观好恶问题。
1题答卷十:
(1)某省某市××印刷总公司的生产噪声引起的环境污染对该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此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被关注。
(2)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社会各方压力使得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能否得到司法公正裁决成为给定资料反映出的另一重要问题。
1题答卷十一:
H以不顾生产过程中噪声严重超标,继续进行生产,导致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但留下后遗症的事实状告××印刷总公司。但××公司以诱发脑溢血的原因众多,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噪声与H的病有直接的原因为由不服环保局作出的赔偿决定诉诸该区法院,区法院撤消了环保局的决定,H不服,上诉市法院。市法院由于诸多方面复杂原因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1题答卷十二
第一, 工业区与居民区相邻过近容易引发问题,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
第二,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居民的躲避态度说明法律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 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效率低,不能保证最后的执行力。
第四,司法机关办案不从法律角度出发,而是情大于法,理大于法,违反司法程序。第五,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的力度不够。
1题答卷十三:
××印刷总公司的噪声严重影响周边居民,虽有改善但亦无明显效果;并诱发红星新村5号楼H脑溢血,且致一级伤残;经环保局复议,双方均诉诸法院,一审后H上诉,致法院面临二律背反——保护公民权益还是服从国企利益,并且哪一方胜诉都会导致难题出现,故中院尚未开庭审理。
【评析】
答卷十、十一、十二、十三,这四份答卷均属于四类,可在4~7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都比较差。除“答卷十”尚属有所分析外,其他三份都与恰当分析差距过大。
“答卷十”原本可以达到三类水平,但第二条分析实在莫名其妙,完全离开本题要求,似乎是在那里硬凑字数。“十一”与“十三”基本是就事论事,反映了一定的概述能力,但分析概括能力差。“十二”虽然不是就事论事,但只第一条可取,余下三条,或表述不清,或无中生有。“效率”问题、“情大于法”以及监督力度之类的分析,都缺少根据,是些相当牵强的套话。
因此,“十”或可评7分,其他都很难超过5分。
第2题解析
题目: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 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卷一
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5000~10000元的罚款。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病发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3.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4.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效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
5.市环保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
【评析】
这是一份几近满分的“方案”。
现实问题:有历史根源。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造成扰民的主要原因。考生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方案”中突出了政府行为,有利于化解矛盾。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准确;对“法院”断案,暂不涉及,简化枝蔓,十分明智。
五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化,条理清楚,便于逐一有序地落实,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
第2题答卷二:
我调研室工作人员经反复调查、了解情况及全面认真分析,提出如下对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附近的××印刷总公司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由于居民H所居住的5号楼与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且相距1.8米,两座楼之间仅一座砖墙相隔,依据法医鉴定及区环保局实地勘测,则印刷总公司的超标噪声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H脑溢血的突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律事实非常明确,建议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放下思想包袱,严格执法,保护公民的权益。
2.为彻底解决印刷总公司因其超标噪声而与附近居民产生的诸多纠纷,保护这一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建议令其立即设置令居民满意的、隔音效果良好的隔音墙,若此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则希望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为该印刷总公司另觅一处可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的厂址,并保证现在公司地址在将来的利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保、交通、红星新村等诸多问题。
以上方案妥否,请上级领导审批。
【简评】
这也是一份较优秀的答卷。虽然“方案”只有两条,但持之有理,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第一条,态度明确,对纷杂“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得很凝练,因此能对法院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议。没有陷入对“案件”的审理是很高明之举,看来考生清楚司法部门有独立办案执法的权力——这虽属“常识”,但用得好,堪当赞赏。
第二条,说明考生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实质非常清楚,所提的建议切实、具体,视点高远,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答卷三:
本调研室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认为,对这起事件,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初步方案如下:
(1)对于印刷总公司生产中的噪声问题,经环保部门鉴定后,如确实存在,应首先由环保主管部门通知印刷总公司立即停产,然后由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整改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如果认为通过技术改造采取有关措施后能使其噪声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国家标准水平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环保部门验收;论证如果认为即使整改也难以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结合城市规划责令其搬迁到新的地点建厂。
(2)对于H案审判问题,通过有关的司法机关责成中级人民法院在限期内审判该案,并责成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严格依法办案,对本案之外的因素不能过多考虑。
【评析】
前面二个“例卷”,虽然有瑕可指,但都属于“一类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份作答,从形式上看,基本符合要求;在内容上,有较明显的缺欠,可定在“二类下”。
第一条意见,整合得不精练,几次使用“如”、“如果”的字样,似有未落到实处之嫌。
第二条意见,指向比较清楚,但过于原则化。
该考生未涉及“H案”的本源,所以“方案”仅限于解决具体矛盾。造成视野狭窄的原因是对“测试材料”中包蕴的大问题没有抓住。
答卷四:
针对此案复杂情况,可做如下解决方案:
(1)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情况属实。超标噪声是其诱因之一。××印刷总公司的噪声虽不是惟一噪声源,但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为保护公民权益,印刷总公司应按环保局处理决定予以赔偿。
(2)印刷总公司应按规定时间,及时给予H赔偿,并进行停产整改,建立隔音墙。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前,公司附近居民不得再提出赔偿要求。
(3)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以后,如附近居民多数仍反映噪声问题,应由政府部门和印刷总公司出资进行居民拆迁,以维护居民生活的安定。而印刷总公司可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其他和以后建立的公司也要进行严格勘测后才可以进行生产。
【评析】
前两条意见,基本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转述。第(3)条意见实际是前两条意见的组合,其中“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说不具体。“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明确。所以又引来了第(3)条意见中对“勘测合格”之后的担忧。至于“居民拆迁”和“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建议,这是两个未经过缜密调研就冒然提出来的“大动作”,恐怕难以兑现。
答卷五:
对于资料所反映的问题,首当其冲应该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严重超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首先应由环保局下文勒令该印刷总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噪声影响,最起码要使生产噪声音量达到国家环保规定标准,并派专人下到车间去监督执行。对于印刷总公司来讲,应该在车间与小区之间修建隔音墙,并在车间内采取如设置隔音玻璃的措施;
另外,公司抓效益应该把提高单位时间内产量摆于首位,而不应强调延长劳动时间。
其次,在妥善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问题的基础上,应由中级人民法院对居民H的申诉作出如下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声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有所整改,经核查其整改并取得定效果,而噪声也确实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故决定由被告对原告作出公开的书面道歉,不做任何经济赔偿。第三,对于法院判决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相关问题,如小区停车场问题,就应由当地政府从城市长远规划角度出发着手解决。
【评析】
这份作答比较差。考生没有弄清“测试材料”的问题,便遇到一件事就支一个招儿。造成这种局面,既有能力问题,也与不清楚“申论”的考查要领、考查方向有关。“噪声”是引发民事纠纷的原因,考生却认为这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如果真的以此指导政府工作,只会让有关部门去作治标不治本的“无用功”。至于为法院拟定好“判决书”,越俎代疱,更不得宜。由于抓不住根本问题,所以就看重了“枝节”,第三条意见竟说起了“停车”问题,足见“对策”跑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类似这样的作答,在阅卷现场发现了不少,希望备考者认真分析这份答卷失误的原因,以之为戒。
答卷六: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已一年多了,该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原因众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情越闹越大,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仍未解决,不由的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市中级法院至今仍未开庭,或许有它的难处,但总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此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首先,我们应再从法医那里全面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H的病的起因。噪声是诱因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市中级法院应在掌握各方面情况之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开庭审理此案,尽快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以事实为依据,兼顾双方的利益。
【评析】
这份作答得分很低。评卷老师如是说:其一,不说内容,但看形式,它完全不符合所谓的“方案”的基本要求。其二,看不出考生从“材料”中整合出什么主要问题,难怪前两段净是废话。其三,只出了找“法医”诊病的主意,然后对“法院”打了几句官腔。能力暂时低一点无可厚非 ,若是敷衍了事就大不可取了。
答卷七:
一、 同意环保部门于1998年9月份作出的规定,即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6时不得进行作业。同时,要立即设置隔音墙,减少噪声的分贝。
二、在工厂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可以为该印刷总公司的车间选择一合适地址,同时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并限定该车间定期内撤离红星新村。在选址搬离期间必须执行第一条规定。
三、要求××印刷总公司限期赔偿H夫妇经济损失21500元。
四、对××印刷总公司,今后要在征收其他税的基础上,征收其高额噪声税。
五、作出如下规定:(1)在居民生活区的工厂,车间严重扰民必须迁址;(2)建筑工地不得在夜21点至晨7点之间进行作业;(3)对上述行业征收高额噪声税;(4)对违反规定的任何组织予以处罚。
【评析】
这份“方案”写得比较具体,所提出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第一条意见,可以立即着手办理,难度不大,但抢占了化解矛盾的一个落脚点。善于把可以早见成效的有益于民的事情办好是政府机关“行政”的要诀之一,这一点在申论作答中可以适情适度体现。第二条意见,有一笔写得很老练——“在选址搬离期间必须执行第一条规定”。这是针对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对策,体现了“方案”的严密性。不足之处是第五条的内容太琐碎,处处点到、大而化之的意见往往难以指导操作。
答卷八:
1、××印刷总公司噪声污染、影响居民生活是客观事实。虽印刷总公司有所整改,但没有根本解决,而且仍持续生产到凌晨,因此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对此作出相应措施和必要处理。
2、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制定相关法规、条例,保护居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3、政府出面进行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馈信息。可以召集红星新村居民和印刷总公司领导进行商讨,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4、如双方确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适当帮助解决。这样有利于缓和矛盾,并能尽快将污染程度减少。
5、关于停车场问题,应当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合理规划,尽量避免影响群众生活。如可在小区入住前修建停车场等。
6、调整产业布局,将居民区和工厂分离,这样能根本解决问题。
7、加强环境保护宣传,防微杜渐。
【评析】
这位考生读出了“材料”中的主要问题,但对非主要问题又不敢略过,因此“方案”显得庞杂。文科考试,有“撒大网,多捞分”之说,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申论考试中尤不可取。切记,“文风”与“作风”是相关的。第三条意见,有新意,考生没有把“测试材料”当成纯案例,这是很有眼光的。这条意见使政府主管部门很主动,如顺利落实则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了“人和”的条件。最后一条,口气大,内容空,与“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不大相称。
答卷九:
经研究,解决红星新村噪声污染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如下:
一、责令××印刷总公司立即停业整顿。
二、××市政府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市中院的审理工作。
三、要考虑研究××印刷总公司迁出居民区的方案,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暂时无法迁出,必须将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限期整改后才能重新开业。
四、着手针对城市规划滞后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期长远地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
这份作答,有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第三、四两条意见,对“解决问题”很有益。特别是第三条,讲究实际,设想了解决问题的难处和作法,体现对上级机关和群众负责的一致性,符合为文者的特定身份。第四条有“抓根本”的意向,也很必要。
第一、 二条口气过硬,与后两条不和谐。看来,在整个“方案中保持“身份一致”的问题值得考生注意。
答案十:
对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事件,特拟以下解决方案:
1、经鉴定,超标噪声是导致H脑溢血的诱因之一,虽无直接因果关系,但事实存在,印刷总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故执行环保局处理决定,印刷总公司赔偿H 21500元,立即支付。
2、××印刷总公司车间机器工作噪声巨大,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在居民区进行工业活动已违反了环保有关规定,建议将车间移至居民区外,若实际执行确有困难,印刷总公司应尽快向有关部门提交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批准确定确已符合环保标准以及各方面规定后再投入生产。在此之前,印刷总公司暂停开工,停产整顿。
【评析】
第一条,“经鉴定”三个字给人一个“错觉”,似乎作答者是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而不是“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个人定位”失准,是个大毛病。
第二条,指责“××印刷总公司”在居民区进行工业活动的违规行为,似不妥。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的弊端有复杂的原因,把责任完全归咎某一方,不仅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还会使人再生“错觉”——政府是不是在推卸责任?
答卷十一:
就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一、鉴于此案已进入二审程序,故市中级法院应依法予以审理。我国法律中有集体诉讼的制度,故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予以协调(另外法院考虑:此案的审理会对其他案件造成影响,这是必要的,但因为我国不实行判例法,故法院所考虑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二、此案若经二审仍未解决,双方继续向上反映,可依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走申诉或人大监督的程序(在此之前,二审法院尚未判决时,不宜由政府或其他机关插手此事)。此时,可以设立类似于听证的程序来予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当事人申请。(2)由主管机关公布此申请,并规定期限,让与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各方申请参加,逾期未申请者视为放弃权利。(3)主管机关公布涉及此问题的当事人及各方参加人,并公布解决问题的日期。(4)各方陈述自己的态度及理由。(6)主管机关综合各方利益对此作出处理决定。
三、其他类似问题参照此办法解决。
【评析】
这是一份不得要领的作答材料。考生没有向政府机关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而是另立炉灶对有关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对法院为何审理案件进行评议。考生根本不顾自己的“虚拟身份”,而是一味地讲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知识,这样做和申论测试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申论要检测的是公务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检测独立的专业化的知识。这份作答的“第三条”,写得更是囫囵,无法操作。这样的文字万万不能“挤”进申论凑字数。
答卷十二:
1.××印刷总公司应依照环保局作出的处理决定,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
2.××印刷总公司应立即对四台最新设备进行防范噪声的处理,并立即设置隔音墙,禁止进行夜间生产。
3.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作出规划,将××印刷总公司的厂房迁出人口密集的市区,将厂房设在人口相对稀少的郊区。
4.如果迁动厂房有困难的话,应尽快采取措施,重新安置红星新村5号楼的居民,使他们搬离噪声源。
【评析】
“方案”中的信息点比较准确,这是实施的前提。这位考生在作答中始终把握住“准确”一关。
“第1条”意见,数字的使用严密,既有“率”(30%),又有“量”(21 500元),便于执行。“直接经济损失”中“直接”一词决不可省略,考生深谙其理,照录,很好。
各条意见在陈述时都比较简明,没有冗余信息。尤其“第3条”,三个分句衔接紧密,整条意见完整可行。
答卷十三:
因为此事影响较大,又较为典型,且事实已经发生,H身心受到损害,责成市政府督促环保局处理:印刷总公司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人民币21500元。
总体方案如下:第一,政府制定关于目前许多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条例,健全法律规范,以强制执行;第二,明确政府机构职能,加快进行机构改革的力度,明确划分政府机构职能;第三,提高办事效率,说办就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第四,树立改革的长期性的信心,要求宣传部门作好宣传,得到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第五,法院内部要提高执法力度;第六,国有企业自身在布局上进行调整,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评析】
这份作答,语言表达质量较差。起句“因为此事影响较大……”让人摸不着头绪,“此事”指代什么?总之,开头一段突如其来,完全不符合“方案”的基本模式。
所谓“方案”,根本没有明确的内容,有些是“口号”(如“第三条”意见),有些是毫无实施办法的空话(如“第四条”意见),这些都是公务员必须屏弃的“不好的语言”。
第3题答卷评析
题目: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答卷一
经济与环境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作出的撤消决定又进行了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之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
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难以离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发展经济就可以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置之不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先从发展经济的目的说起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恶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悦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曾有过许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儿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护环境,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还在谈“汞”色变。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环境如此的重要,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呢?那也未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也都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来说吧,已经经历了从烧木头到烧煤再到烧油几个阶段,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采用了天然气、电等无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核能说不定也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古代有人“归隐山林”,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热衷于花钱买健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这样说来,清新的空气、静谧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保证。
那么,如何解决现实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使它们和谐统一呢?
首先,要使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出现更多的环保产业、无污染产业,尽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再次,要推动环境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环境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无公害经济。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我们才会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评析】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是第3题(作“文章”)检测的重点。如果在“文章”中抛开“测试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一味写联想、发感喟,那就偏离了撰写申论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抓住了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经济与环境”——发表见解,立意很可取。
考生起笔交代了谈这个问题的缘起,与“测试材料”挂了钩,很有必要,“文章合为事而著”才有现实意义。考生在文章中不仅力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而且实例说明这项艰巨的大工程是可以进行和完成的。文中也注意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虽未详解,但总比不提要好。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基本符合申论作文的要求。
答卷二:
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未制订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合理布局,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的合理划分问题。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数目的增多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界限模糊。如前文资料中的红星新村,原本位于城乡结合部,后来由于当地政府未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导致错综复杂的H一案。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法制建设不同步所产生的问题
改革在我国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项政治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又能积极引导、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各项法规、政策应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而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法制仍很不健全,法制的完善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各项法律配套措施仍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棘手问题时往往无恰当、准确的法规予以运用。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失调的主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偶然的一面。
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型的前进。改革过程中也是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改革总的成就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此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原因。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导致此问题的偶然性因素。而这些弊端都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努力去克服的。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
(1)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实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
(2)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只要我们切实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严格有效的各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将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评析】
这篇文章,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确属一类。突出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考生将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排序,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逐一陈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提出问题的文字,准确严谨,包容了关键性信息,指向性十分清楚。如“第(1)个问题,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用精简的文字把问题的本源提挈出来。“盲目性”与“扩大化”对举而出,十分醒目。
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以“测试材料”为实据,“理、据相谐”,为“解决问题”部分的写作作好铺垫。
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语句模式一致,符合内容的需要;两个问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显然,考生在关注写好内容的同时也认真思谋、设计了表述方式。文章题目中“社会”一词有特指意义,应当在开头部分加以诠释。
答卷三:
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年中,我们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让我们自豪。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工厂喷吐出的浓烟、排出的污水,污染着天空、湖泊、河流和土壤。城市中各种各样的噪声、粉尘、汽车废气,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这一片明净的天空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有些地方的领导对环境保护不重视,认为用环境被破坏来换取经济快速发展是值得的。岂不知这样正是在重蹈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其结果只能使以后的环境治理与保护难上加难。发达国家曾为了经济快速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又对环境下大力气予以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甚至不惜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既然发达国家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又为什么要重走这条老路,不从一开始就对环保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呢?经济利益只是暂时的。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永远的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最好的遗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者难道没有办法共存,必须舍弃其中的一个吗?
当然不是,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来抓。这从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淮河、太湖的举措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也为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它们生产工艺差,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淮河,造成严重污染。政府没有局限于经济利益上,而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坚决关停淮河流域没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造纸厂,还淮河一片清澈。这一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边发展、边治理的决心。
所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同步进行,而且环境保护应该处于较之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地位,必要时还应不惜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环保工作列为政府工作中重要的事务而给予足够的重视。人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今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制裁,这在客观上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保护环境,这才是我国能够长期快速发展的根本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诠释。我们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而不是毁灭性的开发。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真正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把对环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有意义,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果我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我们就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简评】
这篇文章在观点、内容和布局上还是不错的,但语言表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写文章忌讳一上来就说一番看似恢弘实际上与主体内容不甚相关的“套话”。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是套话。其实,只用一句话就可以引出第二段来。简明,永远比繁冗拖沓受欢迎。
申论作文,用语要特别注意“度”,说过了头,反而不能把问题搞清楚。文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句,就超过了应有的“度”。
另外,行文要注意前言后语的逻辑关系。在第二段,作者描绘的生态环境是糟糕到了极点的,但段尾结束句又说“这一片明净的天空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前后矛盾。当然,他说的意思我们懂,那就是得珍惜“曾经”是“明净的天空”。但在专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场合,怎能原谅这种失误呢!不去优化表达质量,就是在贬损内容的价值,这点请备考者一定要注意。
答卷四:
加强环保,时不我待
读罢红星新村居民被噪声污染、迟迟得不到最终的一个说法的案例,不由得对红星新村居民感到同情,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些许的忧虑。
联想昨日《今日说法》中的案例,与所给材料如同出一辙。讲的是一居民老太太家附近新建了一幢饭店,其一面墙安装的全是玻璃,玻璃将太阳光集中反射,正好全部照进了她的卧室,打破了老太太的平静生活,整得她即使挂上厚窗帘也夜夜坐卧不宁。相比之下,这两个案例竟有多处相似之处:其一,事情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无形污染,或光,或声,都对居民造成了事实危害;其二,肇事者对客观事实均反应冷淡,以己方的利益为出发总,没有切实的行动,居民老太太现仍生活在不该有的强烈的日照下;其三,两个案例都悬而未决,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公正答案,《今日说法》也仅是在最后做了几声呼吁,至于有没有人理会和响应,将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几多艰难,几多无奈,是该认真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不容置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个企业、经济实体愈加清晰其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印刷总公司“一心一意”“旁若无人 ”地“认真”抓效益,其用心真的是可谓良苦。然而,规律总是无情的,不认真加以遵循必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印刷总公司的效益是上去了,但客观上却把代价转移给了附近的居民,其做法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其实,从本质上讲,××印刷总公司是不顾整体利益而只顾个人利益,一桩、两桩可能危害并不明显,可一旦积少成多,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事实上,人们已经在为这种短期行为而付出代价,土地沙化、洪水泛滥、地震频繁……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灾难在不断地向人们敲响着警钟。事实一再证明,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不从大局出发,不照顾到生态效益,人们将侵害同类、损坏自然,从而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殊不知,红星新村居民所遭受的痛苦正是这种只顾自身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人先立而后凡事举。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正是因为受物质利益的利诱,人们往往难以从大局出发,真正做到先整体再局部。如果说××印刷总公司的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相信就不会有居民H的不幸、人们的怨声载道了,但这也只是一相情愿。事实告诉我们,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抓起,加强环保意识,已经时不我待。然而,思想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一种“软”科学,还需我们辅之以必要的“硬”措施。众所周知,法制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类似这种环境污染的案例也是因为执法者找不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无章可循而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法制建设还有很多不够健全的地方,需要我们采取切实的补助措施。更进一步,立法是一个环节,要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又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了。综上,事实不容乐观,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让我们少做点儿虚的,多干点儿实的,拿出行动来!
【评析】
申论作文,不要过多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这是写作目的所决定的。这篇文章在转述《今日说法》案例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值得肯定。作者在比较两个案例时,抓“相似点”,思路好,语言也很简明。但是在“举例”之后,没有及时地用理性化的语言来概括,只留了“几多艰难,几多无奈,是该认真反思一下的时候了”的叹息,“申论”的力度跟不上去。其实,应该紧接第二段明确提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反思呢?”然后逐一分析说明。如果这样布局,文脉就会更突出,“理”与“据”结合得会更紧密一些。结尾一段的意思应该说是不错的,但语言却有“标语口号”式的倾向,特别是与开头一段“漫谈式”的文字相对照,就显得更不协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