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吴晶 荣燕)教育部长周济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快速发展,市场接收人才的形势也会很好,这使我们"有信心"。周济说,过去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近两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好就与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他指出,大学生就业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发展迅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进步,对中国民族振兴和实现现代化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才资源是国际竞争的最终竞争,人才质量最终决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2.《北京晚报》2005年4月22日报道,"如何从一名学生转变为职业人?""适合你的职业是什么?""哪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成功?"近日,在北大的讲堂上,管理咨询专家潘诚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入职前培训。
眼下正是应届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期,所谓"金三银四",随着签约人数的逐渐增长,大学生如何转换角色更好地适应职场,成了眼下签约学子面临的一个新问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调查显示每年都约有两三百万毕业生迈入社会,可是有80%的人感到不适应本职工作,60%多的人有跳槽的打算,30%的人没有职场规划,仅有10%的人表示工作还算快乐。
潘诚指出,现在的大学生求职就业面临四大问题:薪酬导向,哪钱多去哪;缺乏定位,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频繁跳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7个月就要换一次工作;还有求职恐慌,职业压力比较严重。
潘诚指出,美国和瑞典等地的大学生在入职和跳槽的时候都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咨询。而在中国,职业咨询尚待开发。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的转
变,再加上现在毕业生供过于求,很多毕业生难以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而感到无法适应新的工作。要改变这种局面,大学生应当具备完整的职业素养并且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职业人。
3.新浪网曾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找工作时首选什么?"的调查,在6070个参加者中,首选公司、企业的占59.14%;选政府部门、国家机关的占26.21%;"无所谓"的占8.57%;选择个人自主创业的只占6.08%。另一项调查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过职业生涯方面_的教育,只有2.8%的学生表示对高考时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不少学生走上社会时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想干啥"。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把就业、创业纳入自己的视野,大多数学生只是到大四时才考虑市场和就业,在升学和就业这样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往往缺乏准备,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4.2003年深圳接收城市外高等院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据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通讯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排在专业需求的前四位,共需4661人,占企业总需求的27.9%。其次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向型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共需求2294人,占总需求的13.7%。深圳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也趋向合理。博士需求为443人,硕士需求为2419人,硕士以上学历需求占总需求的17.1%。本科生需求为1.4万人,占总需求的82.1%。本科以下学历需求132人,占O.8%。从招聘情况看,公务员最受大学生的追捧。
5.有关媒体2004年2月报道,随着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今年我国高校有145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明年将增至212万人,后年将达到250万人。去年我国高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5万人,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本科生为80%,而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0%,这意味着52万高校专科毕业中有20万人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工作。今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今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比去年增加30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超过70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达40%。有关专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是基层和中小企业,建议他们根据人才供需的总体形势,尽快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早取消对学生就业的种种人为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预计今后5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60万以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这都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6.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区一学院今年到5月31日止,已签就业合同或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就业率约60%;2004年就业率为84.2 %,2003年就业率为91%。市区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虽然稍高,但也呈略微下降的态势。
就业渠道不畅。据对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他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像,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7.8月3日~7日,本刊(指《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中新网注,下同)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了针对就业引发心理压力的调查,共有1431人参与调查,结果发现,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而77.5%的学生回答在找工作期间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某媒体不久前的一则报道说,最近在北京海淀区清河附近出现了一条"半仙街",即将毕业的不少学子纷纷到这里请"半仙"为自己"指点迷津","半仙"们的生意一度兴隆。在学校里面流行的"扑克算命决定职业"星座决定你前程"的游戏更是让许多毕业生尤其是女生津津乐道。"没有面试、没有机会,空虚郁闷的时候算算,感觉有的还很准。"2004年毕业于湖南理工大学的陈喻说,算命成了她排解压力的二个重要方式。
8.当"就业率"成为各高校必须承受之重,结果怎样呢?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部分高校的"高就业率"水分不小。可以相信,"部分高校"是一个客气的说法,虚假的"高就业率"现象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成为"皇帝的新装",成了一些高校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初衷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督促各高校的办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将会减少招生,对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也要控制招生规模。据悉,出台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各
地方和高校树立"就业意识",并将就业因素纳入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如今,数据造假竟成了应付上级的"有力手段",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所始料未及的。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其中规定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对志愿服务西部、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2至3年后,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的,给予政策优惠。
10.如何证明自己实习成绩的真实性?怎样让用人单位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9月15日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从这学期起,北京高校的学生将领取统一的实习证书,为毕业生量身打造的实习基地也于本学期启动。
"以前学生的实习经历都是在简历上自己填写,这样做可信度很低,用人单位往往不会以此作为参考,这给学生和企业双方都带来不便。今后推广实习证书,学生所有的实习经历都由用人单位写评价并盖章。这样的证书在求职的时候会更有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说明实习证书的意义。随着用人单位对实习经历越来越看重,实习证书将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绍说,目前已经有400多名大学生申请领取实习证书,首批200多份证书已经发到同学们手中。
任主任透露,为解决大学生实习难问题而建设的"首都大学生实习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实习基地中已经有2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IT行业,此外还有一些科技公司和综合性大型营销企业,2005年就业指导中心的目标是将实习基地的企业发展到100家。实习证书与可靠有效的实习基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可以使实习证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都得到提高。大学生可以登录首都大学生实习网了解相关情况。
据悉,2006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将达17万8千人,比2005年多2万8千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申论要求
1.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分)
2.就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30分)
3.就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提示
随着高校连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大批高素质的高等人才的培养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危险,这一情况使得大学毕业生产生严重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答案提示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3.答案提示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就业而不是掌生毕业
我国高校毕业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左右,下岗登记800万左右,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1000万左右。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突出问题,并且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学校必须要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新方式来解决,必须要有长效的机制来保证。
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是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新理念。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合格与否,任务完成与否主要还是看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即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大学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直接推动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特别关注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认真分析从就业状况和就业率所反射出来的社会对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拓展等的不同要求,及时地进行改革调整。学校要把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率做为办学的导向仪,做为教育教学改革试金石。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高质量和社会需求两者不可或缺。以本科学生为例,当年的专业招生人数基本是依据四年后社会需求而确定的。而这种对四年后的预测,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太快,往往形成巨大的落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评价也在变化。保证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是高质量的又是社会需求的,就需要高等学校不断地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来实现。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通过数百个建立在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所在单位对学校教育过程及教育内容的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分析,提出今后1~2年社会对专业人数相对科学、明确的预测,提出社会对毕业生质量要求的定性分析报告。同时,改革教学方式,以一级学科招生,一二年级学习基础及应用基础课程,第三年或第四年根据社会对各专业人数需求的预测,确定专业方向及人数。学校部门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和评价及时调整、改革,形成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自适应机制。
从学校完成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的结点是学生就业而不是学生毕业。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体现的是学校层面的就业指导中心;学院的院长作为第二责任人的责任是组织、督促本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招聘求职,检查督促对自己所辖学生的具体直接的就业指导。博士生导师、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以及本科专业系或教研室主任的职责是了解掌握本专业相关单位的用人信息,了解掌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思想状况,直接开展就业指导,完成当年的学生培养任务。同时,要在学校每个硕士点、每个本科生专业确定一名相对固定做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这是学校就业工作的基本队伍。第二个层次负责人由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协助,对本学院各博士点、硕士点、本科专业就业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第一层次负责人由主管学生的副校长协助,对学校的就业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督促检查。
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长期从事就业工作外,高等学校要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为就业学生提供丰富、快捷、详尽、方便的就业信息服务。专门的举办讲座、宣传、教育的教室,就业资料图书查询阅览室,信息公告栏等硬件的建设也是必备的。学校每年就要对每个博士点、硕士点、本科专业进行就业
状况和就业率的检查评估并兑现"挂钩"政策。同时将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有针对性的调整改革。
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素质拓展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也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须具备的条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号召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调;诚信守法、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就是德育教育的主调;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增加文化艺术修养,健康身体心理素质,这就是素质拓展的主调;培养一大批热爱祖国,忠于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青年大学生共产党员,即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也为企业用人单位输送骨干力量,这就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调;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更接近社会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进学生需求,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素质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更富有时代感,更有实效性,更能得到学生欢迎和响应,也使学生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素质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