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仿真试题(九)含答案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6-11-30 12:18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仿真试题(九)含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社会普遍诚信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仅需要提倡、号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设计、通过政府的积极作为、通过社会的导向作用等社会机制的作用。譬如说,在我们现在的体制下,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工作评价问题,如果仅仅是通过其单位、地方或个人的语言表达系统来判断其功过得失的话,那么那种报喜不报忧的总结汇报模式、那种主动接近乃至讨好上级官员的行动战略、那种努力塑造表面自我形象的公关意识等非诚信问题,就会取代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是说,如果社会不能通过鼓励诚信以及有利于诚信的机制来对待诚信行为的话,相关社会成员就会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从而失去坚持诚信的信心。

    可以认为,人的诚信是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三字经》中就开宗明义地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人的后天社会生活对于其观念、行为乃至性格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的任何制度性结构和权威性导向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在普遍诚信方面发生了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可以而且应该首先从一些制度性的环境中去寻找根源和基矗因此,通过社会特别是社会公共权威的积极作为,努力营造诚信的制度环境,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形成普遍诚信的必要前提。

    2.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保险业加大了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诚信问题仍然是横亘在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障碍。目前,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讲,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很多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甄癣培训、管理不严,导致一些代理人出现了误导、欺诈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二是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信息披露不够,投保人无法了解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偿付能力、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与诚信相关的资料,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和代理人的介绍做出判断;三是某些保险公司“重展业、轻理赔;重保费、轻管理”的运作模式给社会造成了“投保容易索赔难、收钱迅速赔款拖拉”的负面印象;四是一些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违规经营,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等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地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

    有关专家认为,在保险业已经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如果任由目前存在的信用缺失状况继续下去,不仅不利于中资保险公司今后在市场上的发展,而且也会成为保险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保险信用体系,中国的保险企业应该首当其冲。 据了解,为提高服务水平,郑州太平人寿率先在国内寿险系统推出了“双百服务”,即坚持对新契约承保客户在保单承保后5天内进行100%回访,在接到客户住院报案3日内100%到客户病房进行拜访、慰问,就客户理赔注意事项、住院期间理赔资料的收集以及理赔流程和实效等问题向客户详细说明,避免了因对流程不熟悉而影响理赔的现象发生,使理赔工作更加透明化。

    3.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现代意义的诚指实事求是,信包含三种词义:信用——信的价值即应用;信义——信的道理;信誉——信的荣誉。归纳起来便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管子?枢言》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诚实守信,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先秦诸子,对许多哲学范畴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诚信”的理解却大致趋同,认为诚实守信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且是一个国家巩固发展的基矗

    诚信是珍贵的精神资产。它没有外形,没有内质,但却指挥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其存在与否将统治我们的行为,仿佛它是一种有形的力量。没有诚信我们将会陷入一种精神的苦难之中。西方思想家戈登?希尔对此作了形象化的描述,他说:“假如你走过一座桥,寄出一封信,向朋友披露你的秘密,却怀疑桥的坚固程度,不知道信是否能被收到,对朋友是否会替你保密没有信心,生活在这样的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总是处在恐惧、妄想和无效率、无所作为之中。”但是,有了诚信,我们就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精神支持,使自己变得强大,可以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用承诺什么,别人却相信我们,信赖我们。

    诚信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但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对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来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身体力行,影响周围,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社会由个体组成,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添砖加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个个出力,个个受惠。如果你骗我一下,我骗你一下,骗来骗去,只能落个“两败俱伤”。如果等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讲诚信之后自己再讲诚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于为自己的不讲诚信寻找借口,无异于推卸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在诚信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4.考试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应用的教育测量方法,其有效运作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只有参与考试环节的每个人——从命题、考试管理与阅卷者到考生大众,都能自觉信守考试规范,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测量与评价功能。特别是高考,它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主要环节,在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维护高考诚信不仅是考试实施的基本要求,而且与考生、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考试从来都是一种社会活动,诚信考试必然要仰赖于诚信社会。由于受利益驱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以往个别地区高考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考试诚信和考试管理的一大挑战。近年来,作弊者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传递标准答案,已成为威胁大规模教育考试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法治有待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高考作弊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利用高新技术作弊之所以奏效,关键在于个别基层考试管理环节出现问题。作弊者通过买通监考关节,使得监考者面对考生接受手机短讯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防范类似的高考集体作弊,首先应加强考试实施环节的管理,加强考试立法,以法治考,以法治招。通过加重对考试管理失职者和考试作弊者的惩处,使作弊者无利可图,不敢贸然违法乱纪。

    5.过度包装问题,曾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从不讲究包装到过度包装,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过程,在我国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现在,愈演愈烈的过度包装,已经、并且仍在造成物资的无谓消耗、浪费。因此,过度包装形成越来越多的诟玻 

    过度包装,在一些地方已经演变成了虚假包装,进而失去诚信。而虚假包装却很少受到口诛笔伐。最近,有人千里迢迢地从外地买回来一些盒装物品。到家后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有的是大盒套小盒,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一点点;有的从外面捏起来鼓鼓囊囊,好像装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塞了厚厚的硬纸板和泡沫塑料;有的盒子上粘了一块透明塑料,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装的东西,让人错误地以为里面的东西很多,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只有能看见的那一点,看不见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4克重、不足2立方厘米的药材(就是4朵小花),竟用了比笔记本电脑还要大的盒子分几层包装。有些精美、硕大的盒子里,装的竟是几根黄花菜,几包南瓜子,几块碎蘑菇,几片鹿茸角……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是那华丽包装体积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6.市场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是靠指令调配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交换进行生产的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经营者,要通过买卖交易,交换各自的商品。因此,这里有自主、自由、平等交易的问题,有遵循商品供求变化、价值规律的问题,同样也有一个彼此诚实守信的问题。而且诚实守信的问题,可能更为根本和重要。因为,没有诚实守信,彼此互不信任,就不可能有买卖交易的产生和完成。正是有了诚实守信这个基础,买卖交易双方才有可能谈质论价,购销两便,也才有发挥商品价值规律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讲,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原则。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任何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都有诚信需求。从1994年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的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无不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成熟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但是,问题在于社会和企业怎样看待和对付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一个社会中,少数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批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社会对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麻木不仁,企业之间还相互效仿。在古代,人们讲诚信主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和“信”是不自欺、不外欺,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相统一的道德境界和追求。 

    7.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的内涵已越出了纯粹的“私德”范畴而进入到“公德”领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理解诚信,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一种“公德”。 

    公民意识是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而诚信也应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之一。现代公民意识进入个人诚信,使个人诚信建立在国家与公民、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不仅可以改变以往诚信教育和实践只偏重“私德”的问题,实现“私德”与“公德”结合,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 057193

    在社会经济交往中体现出的诚信,是以责任能力为基础的,是指一个人对承诺、契约和协议负责任的能力,是现代公民意识在社会经济交往关系中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保证社会交往活动的顺畅进行,并使交往各方在诚信原则的要求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8.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整个社会诚信链条相当脆弱。一些企业经营不讲诚信,互相欺诈,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中国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1%;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企业间的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效率下降和交易成本上升。目前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企业合同履约率为90%)。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客户的货款或拖欠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些企业玩弄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骗取国家的钱财。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拖欠逾期的应收账款,但它们拖欠的总量仅占贸易总额的0.25%~0.5% ,我国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国家的10倍~20倍。“久债不还”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我国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元上升到数亿元水平。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现实的交易行为已经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的交易状态,使得企业间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这种做法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所致。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