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申论试题5套(5)--建设节约型社会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6-01-02 20:53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上世纪最后20年,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但在现实生活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突出,矿产资源滥采乱挖,破坏和侵占耕地,用水无节制,建筑耗能超高……
一组组沉重的数字催人警醒。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不久前,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2.我国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成效并不明显。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了,但仔细观察,实际上是粗工业化、粗现代化的。许多产品非常粗糙,而不精细,有数量而欠缺质量。比如,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3亿多吨,居世界第三位,但铁矿石绝大部分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的资源、电力居高不下,而且许多高质量钢材还得*进口。
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应该说中国还未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严重超过承载上限。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环境容量只能承载1520万吨,目前我们已超过此限,到2020年时,可能会达到3000万吨。以这样的发展到时候即使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各项经济指标,但环境破坏程度肯定会很严重,这样的小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使用方向的变化。
另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1%,到2020年估计达到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还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40%~70%之间,外贸依存度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4。 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当前,我国资源“红灯”已经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
——电力日趋紧张。据国家电监会的监测,2004年“电荒”席卷21个省、市,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预计2005年全国电力供应缺口仍然很大。
——水资源相当匮乏。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据资料:我国660多座城市中,有2/3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在2000亿元;而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近33亿亩土地收成受影响)造成的损失每年在1500亿元。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煤炭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能源资源总量的75.2%。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尽管我国有可观的煤炭资源量,但优质资源少,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石油缺口越来越大。据能源专家估计,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左右,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1/3,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进口。2004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2亿吨。由于中国没有完全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缺乏对国际油价的适度缓冲,每年要多支付数十亿美元。据预测,未来15年原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
——耕地减少。我国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农村违法征地现象严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开发利用比较粗放问题并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透露,近10年来,我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去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1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5.在上海市某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的西侧入口共有内外3道门。据介绍,如果将这些门全部关上,所形成的两个封闭空间就可以有效阻隔冷、暖空调的外溢。“但现在,不管大楼内是否开空调,这3道门始终都敞开着,任由冷气、暖气往外跑。”一位接受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痛心地说。大楼每层楼的两个电梯出口、楼梯拐角处均*窗,自然采光条件良好。记者采访当日天气晴朗,但这些自然光照充足的地方都亮着“长明灯”。
不久前,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最高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这项调查还显示,部分政府机构仍大量使用白炽灯,数量超过3万只,其中至少有1.8万只可用节能灯替代。有50%的建筑没有外墙保温,有70%的建筑没有使用双层玻璃。部分老旧建筑虽然总能耗低,但保温性能差,能量损失大;新建办公楼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但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
在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方面,除了企业降低能耗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之外,谁也没有真正把节约、降耗当回事。”北京市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倩对记者说。
目前,政府机构与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业属于资源消耗的三大重点领域。在我国,政府机构一直都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成为节能监督工作的“盲区”。相反,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存在“花公家钱不心疼”的心态,节约意识较为淡薄,资源的过量消费行为明显。 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谢仲华认为,政府机构资源消费巨大、浪费严重,一是因为许多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不强,二是因为不少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早,而建造时几乎没有考虑如何节能,其设计本身也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节能要求相去甚远。节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一笔不小的初期投入,回报相对较慢。由于任期有限,一些领导不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所以积极性不高。
6.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机构率先垂范,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节约行政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政府机构的表率作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从而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表示,要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的资源利用管理,首先提高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如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会议上讲自己的节能“心得”,如在办公室办公只开台灯,不开顶灯;出门随手关灯;冬季调低暖气温度等等。王岐山说,如果制止了政府机关范围内的“跑冒滴漏”,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赵国通建议,可以在政府机构办公大楼的各个楼层安装分电表,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电表数据进行评比,主要是通过此类方法,对政府机构的浪费现象起到监督作用。其次,要在改进技术上下功夫,完善用能设备,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
北京已着手制订市级政府机关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要求公务人员从小事做起,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同时,选定10家政府机关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开展能耗诊断,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试点为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上海相关部门开始对市政府以及17个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专家将根据政府机构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能耗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整改措施。最终通过科
7.北京市工业促进局27日公布了《北京工业实施循环经济运行方案(讨论稿)》(简称《方案》),提出到2010年应初步建立北京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而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达到最低资源消耗和近零有害排放的生态工业目标,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同时又是中国第二大高能耗城市,能源基本依*外埠供给,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供求矛盾也持续加大。这些都是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严重的资源约束。为此,北京市提出实施“3+3+1”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建设政策、技术和认知三大配套支撑环境,推进清洁生产、先进技术设备、生态工业园、工业再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立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北京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方案》,到2010年北京应在企业全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大中型企业基本自觉实行清洁生产,30%-50%的中小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出现一批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区的生态水平全面提升,建成2-3个生态工业示范园7-9个开发区形成一定生态化基础;工业再生产能力全面加强,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得到极大发展,建成6-7个规模化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具体指标将分别达到: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5%、工业万元产值水耗下降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为达到这一目标,北京将以资源消耗和排放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建设相关示范项目;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的技术和先进设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再生等方面。同时,在区域层面支持新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和现有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项目,重点培育一个综合利用多种再生资源的生态型工业园。另外北京还将建设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包装物废弃物、城市废纸、家电、汽车、电子类废弃物等回收再生一体化的规模化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8.8月15日,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被各大媒体转载,而很多媒体都强调其中的一句话,“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温家宝力挺小排气量汽车,使得关于常识的争论告一段落。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却不乐观。
天津夏利汽车公司是国内比较早的生产小排气量汽车的厂家,而由于各种土政策的影响,公司月产量从两万辆,下降到今年7、8月份的1.5万辆。夏利公司一位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刊》抱怨,“实际上也有市场恶性竞争的原因,因为小排气量汽车经济实惠,市场竞争能力强,大汽车生产厂家有通过政策支持争取市场的嫌疑。” 这位负责人的言外之意是,大排气量汽车成为新宠,并非那些官员们不知道小排气量汽车对节约型社会贡献大,而是有其他因素。
目前全国依然有22个省市区的84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小型车盛行的国家,几乎都曾经或依然在采用“对购买大排量轿车加以重税,对购买小排量汽车减税甚至给予补贴”的做法。可在中国,不仅汽车购置税税率对大排量或小排量车都“一视同仁”,而且在停车费、高速路口通行费等费用收取方面,也是大排量、小排量,豪华型、经济型一个样。国家政策“只打雷,不下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政府打自己的算盘。以此保护本地汽车工业、带动本地GDP的上涨等经济利益驱动,或许才是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小排量车,纵容豪华车消费的真正原因。
中国一些省市还规定,新运营出租车的排量必须在1.5升或1.8升以上才允许上牌,市区运营的出租车如果更新,必须是排量2.0升以上,且车价需在20万元以上,理由是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提高出租车档次才能显示城市的发达程度。
9.目前,国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就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且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有其自身可以遵循的原则,目前学术界将其归结为3R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二是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三是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显然,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反过来强化了减量化原则的实施。循环经济的3R原则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从而实现人类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和经济的规模效益递增。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的线性过程,其结果是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少,而垃圾和污染却日益增长。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耗强度、环境负荷强度在速率上成正比,形成典型的“三高一低”模式,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利用。而循环经济按照3R原则,形成典型的“三低一高”模式,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因此,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确立了新型的资源观和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全社会增强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它要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它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兼顾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逐步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为什么建设节约型社会。(30)
2.根据给定材料,概括出制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因素,字数不超过200字。(30分)
3.请根据给定材料,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举措,字数不超过500字。(40分)